耕地|黑土保护见成效 黑龙江省5年耕层平均变“厚”3.5厘米

中新网哈尔滨11月24日电(采访人员 王妮娜)黑龙江省农村农业厅24日发布消息 , 作为中国黑土面积最大的省份 , 5年以来 , 黑龙江省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 , 已见成效 。 2019年的监测数据显示 , 耕层平均厚度由2014年的19.8厘米 , 提高到23.3厘米 , 农垦和大型农机合作社耕种的土地出现恢复性增长 。
我国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区”之一 ,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黑土区核心区域 , 拥有我国最广袤的黑土地 , 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 , 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 , 是我国黑土地保护的前沿 。
“黑土地保护是一项长期而综合性的工作 , 比蓝天保卫战难度更大、恢复过程更长 。 ”黑龙江省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站站长马云桥说 。
近年来 , 黑龙江省在黑土地保护上一直在探索和不断实践 , 摸索出“搞试点”、“推模式”的方式 。 在试点工作上 , 该省从2015年开始 , 先后分二批 , 共有20个县(市、区、场)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 , 面积达522.6万亩 。 2015—2017年实施的第一批9个试点县项目区的监测数据显示 , 与2015年试点项目实施前相比 , 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增加了3.6% , 耕地质量平均提升了0.54个等级 , 旱田耕作层平均厚度达到30.7厘米 , 提升了黑土耕地的质量 。
在黑土地保护模式上 , 该省还在平原旱田、坡耕地、风沙干旱及水田等4个类型区 , 探索形成9个主推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 。
目前 , 黑龙江省大力推行大型农机具深松整地 , 从而打破耕作层下变厚变硬的“犁底层” , 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
“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 每年秋收后 , 我们将秸秆通过深翻埋入土层 , 实现黑土地的‘黑色越冬’ , 让黑土更有劲儿 。 ”马云桥说 。 2019年 , 该省耕地“黑色越冬”面积超过1.2亿亩 , 其中深松整地接近5000万亩 。
同时 , 黑龙江省实施土地用养结合 , 2019年 ,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达到1300多万亩 。
【耕地|黑土保护见成效 黑龙江省5年耕层平均变“厚”3.5厘米】黑龙江省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 , 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达到36.2克/千克 , 与2014相比 , 5年间 , 耕地土壤有机质年均下降速率从2014年以前的0.69%下降到0.38%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