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村支部硬起“腰杆子”,群众鼓起“钱袋子”

#海东市#村支部硬起“腰杆子”,群众鼓起“钱袋子”
文章图片

农民正在整理软儿梨 。本报采访人员 朱雨薇 摄
#海东市#村支部硬起“腰杆子”,群众鼓起“钱袋子”
文章图片

古鄯镇山庄村七里寺花海滑雪场 。民和县委组织部供图
#海东市#村支部硬起“腰杆子”,群众鼓起“钱袋子”
文章图片

工人将半成品放入晾干架 。本报采访人员 朱雨薇 摄
自家上万公斤的软儿梨,再也不用担心销路,就近卖给乡上的企业,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桥头村的白朝福觉得安心又方便;

一年能吸引数十万游客的花海景区,让古鄯镇山庄村半数外出务工的村民选择返乡就业;
月底有工资,年底有分红,中川乡民主村乔永峰两口子正在尝到集体经济组织“破壳”壮大带来的甜头 。
……
八条大沟九道山,两大谷地三大垣 。民和县312个村曾是典型的“空壳村”,如今,那一粒粒播散在民和大地上的村集体经济种子,不断生根、发芽、抽枝、散叶,在这个金秋,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312个村集体经济全面“破零”,2019年累计收益达1923.5万元,到今年10月底已有251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超过5万元 。

丰收时节,踏进果园,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果香 。赵存福站在树下抬头望着,那金灿灿的软儿梨挂在枝头,像是明晃晃的太阳,照得他眯起了眼,眼角深深的纹路里盛满了笑意 。
“这果子种了几十年,没想到还真能靠它挣钱 。”
赵存福是隆治乡桥头村的村民 。软儿梨树,他家就有80棵 。其实在民和,提起隆治乡,最先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一定是软儿梨 。这个被称为民和梨乡的地方,梨树种植面积达上千亩(1亩≈0.067公顷) 。
然而,种植历史悠久、产量颇丰,并不意味着种植大户能有个好收入 。储存难、销路匮乏等问题一度成为制约当地软儿梨产业发展的瓶颈 。就拿赵存福来说,每年春节过后,存在家里的软梨尚未找到买家,就已开始腐烂变质,只能一筐筐倒进垃圾箱 。
为了破解这道难题,桥头村党支部向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争取48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建成1座800平方米软梨保鲜库,同时联系农民企业家荆秀芳创办了一家软梨果酒制造厂,生产出的软儿梨果饮产品“软媚子”深受消费者青睐 。
“我之所以在这儿建厂,就是看准了家乡的资源优势 。目前,在20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的支持下,我们建成了软儿梨加工扶贫车间,当地20多名村民在这里上班 。另外,企业还按照合同约定的资产收益利率给村民分红 。”荆秀芳说,除了扶贫车间,公司的劳务人员也基本上是当地村民 。
从软儿梨到“软媚子”,只是桥头村发展村集体产业的一个缩影 。
“桥头村海拔低、气候湿润,于是我们建成80公顷连片梨花园,发展旅游经济 。以资产抵押、入股分红的方式投资130万元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建成隆治乡梨花园游客接待中心,并成功举办了首届‘梨花艺术节’,在帮助贫困户稳就业促脱贫的基础上,有效带动本村及邻近村村民兴办农家乐、家庭小旅馆 。”隆治乡党委书记朵光峰告诉采访人员,作为全乡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点,2020年,桥头村集体经济收益预计能达到47.4万元 。

深秋时节,走进古鄯镇山庄村,由于天气转冷,原本游人如织的七里花海景区显得有些冷清,但通过景区附近那此起彼伏的农家乐招牌和一排排木亭摊位,不难想象旅游旺季时这里的繁华 。
山庄村位于县城西南部,村如其名,是一座被大山包裹的村庄 。由于地处脑山地区,全村130多公顷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菜、洋芋等农作物 。一年到头,地里收成想要变现,也只有三四百元 。除了靠天吃饭,全村200多户近900人中,一半都在外出务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