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了生活没有希望了咋办( 四 )


首先要和自己达成和解,学会放下一些执念。没有一个人能一生如意,甚至每个人都会有想要结束生命的念头。众人皆苦,这很正常,我们也不必过度放大这些情绪。生而为人啊,要像原谅别人一样原谅自己。一切伟大的人生,都从能够平和而客观地接受它的不完美开始。
然后你要自己救赎自己。不要等待别人来发现你,鼓励你,指引你。当我们苦苦哀求世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办到时候,我们已经放弃了自己站起来了思考能力。自己才是最后的底线,当我们自己没有全盘崩溃的时候,谁都没有资格说游戏结束。我们自己拥有希望的时候,才有站起来的底气。我们开始拼命奔跑的时候,别人才会从四面八方来帮你一把。
我们渺小,会害怕,习惯逃避,普通至极。却也伟大,坚韧,充满温暖和力量。
加油呀,各位陌生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了生活没有希望了咋办



■有一点需要切记:我们很难只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来获得“希望感”,而是要在循序渐进的行动中建立自己对生活的希望。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感到的“没有希望”,其实不仅仅在讲述一种感受,也是在表明自己在行动上的无力感。所以在这里,为大家提供另一种思路:我们想要的“充满希望”的感觉,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激励状态,它建立在“实现目标的动机”和“实现目标的可靠途径”交互作用产生的感觉之上。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了生活没有希望了咋办

希望究竟是什么?心理学家查尔斯·斯奈德(CharlesSnyder)提出了一个公式:
Hope=mentalwillpower+waypowerforgoals
(希望=精神动力+发现实现目标的途径的能力)
其中,willpower与“动机”(agency)相关,waypower与“途径”(pathways)相关。下面。我们来深入理解一下斯奈德希望理论中的三大要素:
目标,可以是具体的事物(比如一套房子),也可以是非具体的(比如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它需要具有足够的价值感,往往处于不可能和可能之间的某个位置(成功几率越高,则希望感越高)。有价值且不确定的目标,被Snyder视作希望理论的基础,它们为有关希望的思考提供了方向和终点。
途径(pathways)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采取的途径,即“实现目标的方法有x,y和z”;与之对应的waypower指的是,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通向目标的多种有效途径的认知与信念,即“我相信我可以找到这些方法”。
动机(agency)指的是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所需的动力,包括开始和持续努力的能力,与之对应的willpower指的是个人对自己能够激发自身动机以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认知和信念,即“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Synder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将目标、途径和动力三者结合,并对自己的能力抱有信心,他们就是充满希望的人。他们可以建立明确的目标,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多种可行途径,即使在遇到障碍时也不会放弃——通过运用途径思维,他们能够积极寻找新的路线,最终达成目标。

如何从行动中获得希望?使用目标导向的希望思维进行思考,想要获得希望感,我们依然从三要素入手。
Goals:你希望在未来达成什么目标?
目标,任务,爱好……它可以是任何符合你的兴趣或价值观的事情。尝试确定自己的短期目标(1-2周)、中期目标(1-3个月)和长期目标(6个月及以上)。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你可以参考“SMART”原则:
S:Specific目标应当是具体的。例如“我希望每天锻炼半小时”,而不是“我希望让自己变得更健康”。
M:Measurable目标应当是可测量的。例如“骑行半小时”,或是“骑行10km”
A:Achievable目标应当是可以实现的。现实的、可以被分解为小步骤而慢慢实现的目标意味着更高的成功几率。
R:Relevant目标应该和你的现实情况相关。例如“我想为姐姐创作一首歌,下个月是她的婚礼。”
T:Time-bound目标应该是有时效的。你需要在目标追求中设定合理的时限,避免自己拖延。
Pathways:要达成我的目标,我能找到哪些途径?
Waypower弱的人,往往会犯“一条路走到黑”的错误,他们需要培养自己的路径思维(pathwaythinking)。
典型的途径思维问题有:
现在情况如何?
我想要达到什么目标?
这个目标是否能被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小目标?
是什么阻止了我?
我可能会面对什么困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