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踢星球 小回成功带回月壤,沙狐首先签收——讲给宝贝听的探月故事(4)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持续吸引世界目光 , 光荣完成任务顺利回家的嫦5团成员 , 全球最牛快递员小回在12月17日凌晨 , 带着月壤样本安全降落在内蒙古四王子旗预定区域 , 至此 , 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 , 圆满完成 。
当大家在熬夜看嫦5团回家直播的时候 , 第一个迎接她的 , 竟然是一只身材娇小可爱的小沙狐 , 它蹦蹦跳跳的跑到了小回身边 , 想要签收它的双12快递 , 可惜……好同情这位不包邮地区的亲 , 在这么寒冷的夜里跑出来 , 却发现不是它的包裹 。
小回能成功降落 , 得力于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嫦娥团队 。 这些年轻的“后浪”们在曾经同样年轻 , 但现在已是“前浪”的航天大哥大姐的带领和陪同下 , 共同从小回手里签收了这份飞奔了38.4万公里的月球特产 , 这份荣耀一定值得他们以后讲给孙辈们听——从小回到达再到月壤出舱后的处理 , 看看他们还要做哪些技术活 。
在小升、小陆、小轨和小回轮番表演完真正的技术之后 , 现在终于轮到他们了 , 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啦——4大亮点展示如今中国航天人的实力 。
小回“太空打水漂”12月17日凌晨1点33分 , 小回距离地面大约120公里 , 以每秒11.2公里的速度减速降落 , 它心里这个急啊 , 这份月球特产实在太重要了 , 只想早点把它送到航天人的手里 。
但年轻的航天人绝不允许在任务的最后一步出现偏差 , 如果以这个速度直接落地 , 小回和月壤都保不住 。 他们给小回下达了指令 , 让小回降到一个预先约定好的高度后 , 再次向上冲出大气层 , 到达最高点后开始以滑行的方式下降 。
听话的小回没有任何质疑 , 一丝不苟的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 , 从大气层二次减速后下降 , 直到距离地面还有约10公里左右的高度 , 它才拉开了降落伞 , 保持着稳定的姿态 , 最终平稳安全的着陆 。
据航天人介绍 , 这份技术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 , 智慧又好耍的古人把扁型瓦片或石片水平放于手中 , 用力扔出让它擦着水面飞行 , 每次碰到水面后 , 因为惯力原理会再次弹起前飞 , 每碰一次水面 , 力道就会减弱一点 , 直到最后 , 力量耗尽 , 落入水里——哈哈 , 我瞎编的 , 航天人说我没说过 。
其实要在太空中实现这样的打水漂 , 专业术语叫“半弹道跳跃式返回” , 以初始的再入速度、姿态、再入角等作为再入的初始条件 , 通过升力控制实现对飞行轨迹的航向控制和俯仰控制 , 这样就可以更准确地落在预定着落地点 。 但仅仅计算并控制好速度、角度这些就够了吗?
天真了 , 还有另一个难题就是热量 , 以这么高的速度往返大气层 , 气动问题更加复杂 , 再入热环境条件更为严酷 , 对气动数据的精准度要求更为苛刻 。 “再入的速度提高一倍 , 再入热量将提高8-9倍”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5号探测器结构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董彦芝介绍说 。 如此高的温度 , 隔热没做好 , 月壤化成灰 。
针对月球轨道返回热环境、空间环境和重量的要求 , 不同部位耐烧蚀和隔热的具体需求与指标 , 航天人从33种新研材料中筛选出7种防热材料 , 成功实现了我国由“近地轨道再入”到“深空轨道再入”的防热结构设计的跨越 。
推荐阅读
- 太阳 宇宙中所有星球都悬在空中,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这里告诉你答案
- 盾牌座 看了这几个星球,才知道地球的渺小:最大的相当于2亿亿个太阳
- fr银河系最大的钻石星球,储量2270亿亿亿吨,未来会被开发吗?
- 宇宙 章鱼并非地球生物,它来自外来星球我们早就误解它了
- 人类 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距地球仅4光年,可人类却难以达到
- 木卫五 月球为什么不能自转,而其他星球的卫星却可以自转呢看完你就知道了
- 引力 想下!如果地球撞上了另一个星球,那会如何?
- 星球 一切刚刚好107光年发现宜居星球,未来移民太空将成真
- 探测 除了行星之外,距地12亿公里的这颗星球,或也能孕育生命
- 沃灵顿 地球与太阳系其他星球的对比,看完有点“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