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个北京人的重庆见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个北京人的重庆见闻

文章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个北京人的重庆见闻

文章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个北京人的重庆见闻

文章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个北京人的重庆见闻

文章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个北京人的重庆见闻

文章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个北京人的重庆见闻

文章图片


今年北京秋天凉得特别早 , 离开的时候已经低于 10 度 , 原本以为抵达重庆后迎接的是温暖的天气 , 但其实重庆每年从 10 月到隔年 5 月 , 都处于阴冷的天气 , 体感温度并不比北京高多少 , 之后要来玩的要注意保暖 。 同时也因为长达半年多的阴冷天气 , 重庆才发展出重油重辣的饮食习惯 。

第一站来到了四川美术学院旁的涂鸦一条街 , 涂鸦在北京是很少看到的 , 曾经见过是在中央美院旁的一小片围墙上 , 但在四川美院 , 附近没有一栋建筑物是空白的 , 油漆画、喷漆、油性笔 , 能在墙上留下作品的材料都见着了 , 感觉到的是一股旺盛的生命力 , 其中还能看见现在的学子当中最火爆的明星是谁 , 只要找出姓名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了 , 真实民间打榜就在眼前 。

重庆夜景最有名的地方 , 莫过于洪崖洞了 , 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 8D 重庆的地方 。 景区入口是 11 层马路 , 进景区后要下到 1 层步行街 , 再依次往上走 , 沿途几乎都是售卖重庆小吃或是伴手礼的商铺 。 洪崖洞原本是有座洪崖门 , 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 现在的洪崖洞景区是后来改建 , 也是仿照着山城人家傍山而居 , 尽量还原山城民俗风情 。

为了避开阴雨的天气 , 第二天来到了重庆三峡博物馆 , 许多当地的博物馆都需要花上个半天好好了解 , 都会详细介绍当地的历史发展及风俗民情 , 能让人更加了解到了当地该看什么 。 重庆三峡博物馆讲述了早期先民如何进入到重庆开垦 , 跟山争地跟水抢地 , 并经历过无数战役 , “湖广填四川” , “陪都”时期 , 重庆大轰炸等 , 重庆人民展现出了坚韧的生命力 。

沿着湖广会馆一起游览 , 更能了解开垦重庆的不容易 , 当初清政府“湖广填四川”的命令一下 , 湖广一带的民众便以各种方式进入川渝地区 , 有走陆路的 , 也有走水路的 , 当时的移民带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及农作物 , 后世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辣椒了 , 也因为辣椒的传入 , 才有今日一锅江湖的川渝火锅 。

火锅较为可信的起源是当时的民众为了清除一些动物内脏或是腥味较为浓厚的食材 , 在街边架起一大铁锅 , 拌炒大量辣椒 , 药材及热油 , 辣椒本身强烈的辛香味能很大程度上去除肉腥味 , 加上拥有大量热油 , 锅底本身的温度比用清水来得高 , 能瞬间涮熟食材 , 同时保留食材鲜脆的口感 。 若是遇到诸如脑花等需要炖煮的食材 , 则能使底料的鲜香辣味更加入味 。

初步了解重庆历史后 , 便开始了实践 , 走到了以往属于高档住宅区的山城步行道 , 上上下下的阶梯忠实展现了何谓“山城” , 从脚底下马路一路拾阶而上 , 两旁的小巷子散落着民居 。 山城步行道如今正逐步修缮 , 走在步行道上能眺望江景 , 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当时山文苑城居民的生活方式 , 当中经过教堂仁爱堂及法国领事馆旧址 , 山城巷的尽头便接上了领事巷 , 再走向了少数留存的古城门之一——通远门 。

目前 , 通远门及古城墙依然保留并让行人通行 , 从城门穿过很有穿越的感觉 。 重庆作为历史上的陪都 , 有着一定历史的特殊性 , 而这都浓缩在了白公馆(又名香山别墅)、周公馆及桂园 。 当初大撤退的时候 , 国民党当局将白公馆及旁边的渣滓洞改建为关押共产员和革命人士的所谓“政治犯”监狱 , 而周公馆则是周恩来总理抵达重庆后 , 国共进行重庆谈判时的下榻处 。

最后 , 在桂园签定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双十协定” 。 现在 , 在桂园里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双方群枪舌战互不相让的谈判场面 。 魔幻的重庆有着官方标榜的 3 大奇幻 。 首先是垂直的凯旋路大电梯 , 垂直于凯旋路店头尾两端 , 拉出了三维空间 ;第二奇幻的则是水平的长江索道 , 往来于渝中区及南岸区 , 飞跃过翻滚的长江 , 完美体现了空间上最短的距离就是直线这事 ;第三奇幻则是皇冠大扶梯 , 可惜目前正在整修 , 从电影《少年的你》剧照中可以看见 , 这是一座长达百米的大扶梯 , 瞬间将空间给倾斜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