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位中产老人死在120吨垃圾里!舍不得扔东西也是一种病?
眼看已经到了年底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开始准备收拾房间、大扫除之类的习惯?
而往往在这个时候 , 不少小伙伴都会突然发现“哇哦 , 我居然买过这个!“或者”去年双十一囤的洗脸巾至今还没用完呢~”等等问题……
本文插图
(Ramann Shukla被媒体称为「英国最大的囤积者」)
相比较很多影视作品或者文章中的超夸张“囤积癖” , 我们日常的这些囤积“小癖好” , 似乎显得不值一提?
记得留学的第一年 , 我生活在卢瓦尔河谷地区的一个小城市 , 没有巴黎那样便利的中国超市和购物环境 , 全市也只有两家大超市以供大家选择 。
我似乎在那个时期热衷上了囤积食物 , 冰箱和储物柜一定要填满 , 才可以觉得安全 , 为了可以去超市买特价促销 , 甚至会上午翘课 , 就为了抢到某款买一赠一的卫生纸 。
本文插图
更会令我情绪决堤的是“国内带来的特产” , 看起平常的康师傅老坛酸菜面、泡椒风爪、红色玫瑰豆腐乳(十年前的法国小城市 , 通常只能买到韩国泡面和那种南方浅黄色的腐乳)都显得弥足珍贵 。
伴随他们的渐渐减少 , 我的安全感就会被瓦解 , 焦虑和不安会慢慢笼罩我 。
一定要家里花了好几百的邮费 , 邮寄给我 , 才能稍微缓解一些低落的情绪 。
甚至因为只有一包老坛酸菜面了 , 而蹲在地上失声大哭……
本文插图
现在想想着实有些好笑 , 但是那种依靠囤积物品 , 保持某种与世界的连接和安全感的自己 , 那些哀伤的情感 , 也确实蛮让今天的我感到心疼的 。
因为从未离开过家 , 初到法国没有朋友却又不愿向家人承认脆弱的我 , 似乎只有利用囤积物品来营造出一种“热闹”的被包围感 , 而一旦那些东西不在了 , 我与这个世界的连接也斩断了 。
那是我“被爱”的象征 , 无论是自己 , 还是他人……
囤积能令你感觉“更安全”吗?
从人类的历史发展上看 , “囤积”似乎体现着一种原始的生存本能 。
本文插图
对于最初以狩猎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时期 , 将食物囤积起来 , 或者把猎物幼崽圈养驯化“囤”起来 , 才是在无法打猎到食物时保障生存的方式 。
即使发展到现代社会 , 我们的基因里 , 也一定是带有一些“囤积=安全”的部分在的 。
我们从心理角度看“安全感”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 , 是我们对于环境所产生的安全与否的反应 , 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关乎生存的安全感” 。 我是否需要担心自己会受到真实的物理伤害 , 遭遇某些不测等等 , 就像是很多创伤后遗症的人 , 往往会对于某些事物或环境 , 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
本文插图
(《无法停止·停不下来的囤积狂》)
第二种则更多是来自于“关系中的安全感” , 在与外界的互动和交流中 , 我们需要感受到对方的接纳、信任、爱 。 我们需要相信对方不会抛弃我们 , 比起物质的安全感缺失 , 这种建立在关系中的安全感 , 往往是很多现代人所缺失的 。
当我们在精神上感到不安全时 , 人们就更容易转而寻求物质上的满足 , 渴望营造出一种“我拥有的比我需要的多” , 所以我什么都不怕 , 我很安全的假象 。
本文插图
(《熬鹰巴士》节目中“周诺”为囤积狂)
依靠具象的物质来保持与这个世界的连接 , 以及寻求一种对世界的“可控性”(当然 , 往往结果是徒劳或适得其反的) 。
当我们缺乏对亲人的安全依恋时(就像是第一次远离家庭去国外生活的我) , 就很可能会为无生命的物品赋予深刻的意义或人类属性 , 以填补这一空白 。
本文插图
很多人认为夸张的囤积行为与经济和生活习惯有关 , 很多囤积癖案例的主角都是老人 , 让人下意识关联到他们几十年前的贫苦生活经历 。
推荐阅读
- 老年人吃什么好 老人饮食八大原则
- 老年人吃什么好 老人饮食该注意什么?
- 老年人吃什么好 老人饮食的10个注意
- 老年人吃什么好 老人夏天宜吃三类蔬菜
- 红糖的功效与作用 老人多吃红糖延年益寿
- 高血压能吃花生酱吗
- 血管堵塞吃什么食物好呢
- 老人便秘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 白内障开刀到底吃什么好?
- 老人大便失禁饮食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