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天文摄影党都是咋炼成的
仅限于准确回答曲折经历:出摊天气不好。嗯。|讲讲个人经历。小时候对天文很感兴趣啊,什么火星什么月球太牛逼了,后来小学的某年级期末考试进了班级前三,我爸承诺说下次去省城的时候买一台天文望远镜回来,那是03年的事情了吧,依稀记得他当时说价格大概是150-200之间。以现在的眼光看,是淘宝70还包邮的凤凰60900,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个熊猫牌的天文望远镜真是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正如绝大部分人一样,貌似我对天文爱好也是三分钟热度,买回望远镜之后茶饭不思组装起来,当晚就沉迷在月面那种很震撼的细节中,月面上呈现的一座座山脉,都给人非常新鲜刺激的感受。然后这望远镜就被我扔杂物房了。【假装这里有那个破望远镜的图】好的时间到了我大学时候,进了三流大学,很无聊啊==想找事情打发时间,三分钟思考之后决定重新捡起天文这个爱好。当时在混贴吧,于是进了百度天文吧。其实天文吧的风气还是可以的,大部分是常驻的学生的,小部分是曾经的学生的如今的大神,极小部分是民科,风气在治理之下仅次于某些数字网站了,相互帮助交流的气氛也是比较浓。进去潜水,暗中观察,然后开始敢冒泡说一两句话,有不对的地方也有人指出来,最主要的是,我花了三天的时间把天文吧精品帖子的内容看了两遍,so,感觉终于似懂非懂,成为半个半吊子了。【假装这里有百度天文吧的精品区截图,然而并没有】-----------------------跟很多学生一样,懵懵懂懂想用望远镜观测,然而钱包羞涩,1K预算,犹豫再三,没听大神的劝阻买了二手的星特朗80EQ,花了530RMB。
个人感觉,这个望远镜买的值,以现代的眼光看,这个从主镜到赤道仪都是一团渣的东西,在当时给我亲自体会到了赤道仪的使用方式,在贴吧里看到他们如何如何才做,都是有点懵懂,实地使用中犹如醍醐灌顶(后来这个EQ1级别的赤道仪被我用到报废了,齿轮彻底损坏,拧不动了),让我对专业的天文器材部件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继续交流经验,开始加一些天文Q群聊天。有人觉得天文群就应该谈天文,但很多时候,绝大部分专业群都是在吹水,少部分时候才会讨论,这种讨论虽然概率低,但是一天一次两次,一年下来就能学到很多。【划重点】--------------之后赤道仪被弄坏了,我买了EQ3D赤道仪,这台EQ4级别的赤道仪终于让我感觉到合格的天文器材的舒适感,之前的EQ1感觉是我在伺候它……QAQ
------------后来开始学习天文摄影的深坑,最开始拍摄的是行星,因为我觉得行星拍摄比深空容易很多,深空拍摄在当时的我看来,还是无法想象的大山。看教程,一步一步来,感觉文佳和B4和weiguo等人的各种教程。天之文天文论坛-器材发烧-漫谈行星摄影(2)-摄像头的选择-PoweredbyDiscuz!行星篇-观测摄影-牧夫天文论坛(中国最早的天文论坛,致力于天文和望远镜的科普交流平台)-PoweredbyDiscuz!还有很多,不列举了,文佳的漫谈行星摄影这个系列被当时的我看了不下十遍,才大概领悟了行星摄影的流程。在这里还要感谢当初卖我80EQ的卖家,后来无私奉献了我一个SUN电子目镜,淘宝当年260,现在已经绝迹很久了。在当时茫然的我来说,这个目镜起码能进行最简陋的天文摄影了。当时拍摄的木星,80+EQ3D+SUN电子目镜,后期叠加锐化曲线处理。
本来觉得还不错,后来看到别的大神木星色彩很正,我的木星总是偏红,很尴尬,对比了一下器材,发现是摄像头的问题,SUN目镜不是合格的天文摄影终端,在所难免。咬咬牙,花了610买了一个ASI034MC,这在当时算我大半个月的伙食费了。
后来发现一个合格的终端,省事很多,拍出来的颜色正了,参数也更好把握了。
==============后来觉得口径已经成为我制约我拍摄效果的因素了。存钱,咬咬牙分期付款,换了一个小黑。
光轴没觉得很难,估计是我技术够的缘故,口径大了,行星拍摄效果果然提高很多,口径决定细节不是假话。
推荐阅读
- 天文学 “宽视场巡天望远镜(MUST)”将落地青海冷湖
- 物理学家 天文学中早已被推翻, 但还被普通民众视为常识的理论
- 团队成员 火星突然变暗27秒美国洞察号在另一世界记录了奇怪天文现象
- 太阳系 人类科技飞行222亿公里拍下一张照片,美国天文学家应该深思
- 天文 2021日食季:金边日环食来了!月食过后又是日食,是不祥之兆吗?
- 火环 壮观!“火环”日环食来了
- 天文学家 每秒转动401次的中子星,距离地球11000光年,它在疯狂吞噬恒星
- 生命 俄罗斯天文学家认为月球上有生命存在
- 天文 山海经中为什么那么多异人异兽为什么还有关于天文观测台的记录
- 天文 太阳并不安全天文谜作出猜测,太阳氦闪现象或会提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