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天文摄影党都是咋炼成的( 六 )



106在我手中出过的最好的片也不过就这样这里很有必要插播一个话题。2015年十一假期,是我给FSQ106ED这台镜子开光的一次观测。不过更重要的是,当时有好几个我的同学跟我一起去了延庆华海田园观测,而我们的天文摄影团队“昴星团摄星队”也就在那时正式成立了。(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昴星团摄星队)
谈谈天文摄影党都是咋炼成的

虽然有很多人喜欢美丽的星空照片,但天文摄影却毫无疑问是个十分小众的爱好。因此能找到朋友陪你一起玩,一定会给你很大动力去继续走下去。我的小学同学,摄星队的成员之一高绪博同学,我亲眼见证了他是如何从一个只有兴趣的小白,成长为能拍出这种照片的天文摄影师的。
谈谈天文摄影党都是咋炼成的

不夸张的说这张图就是目前我见过的用650D+65Q拍出的最好的深空因为天文摄影实在是太小众了,我一直怕我的这些队友只是因为跟我关系好,为了能和我玩到一块去,才玩的天文摄影,但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其实有一部分队友确实就是这样,我也完全能够理解,也特别不希望他们为了能和我聊得来而被迫干一些自己没啥兴趣的事,他们目前也离开了摄星队。
不过当我看到高同学积极地问我各种问题,认真地准备天文比赛,甚至自己创办了学校的天文社,自己说服学校领导买了锐星65Q的时候,我真的是特别欣慰,特别感动。因为这些让我知道他绝对不是为了和我玩一块去才学的天文摄影,他是真的有兴趣。
回到正题。由于我们中学天文社的经费实在是太充裕,这就让我不断地觊觎新器材,不断地想玩新领域。我的器材从heq5+小黑,到heq5+FSQ106ED+6D,后来学校又买了QHY22和信达F4大黑,还有CEM60-EC这种赤道仪。我的器材不断地变化,并且兴趣点也不断变化,一会想拍星系,一会又觉得窄带好看,一会又想搞便携设备拍广域,一会又觉得星野大片才是我要的东西。这就导致我其实哪个也没玩好,哪件器材也没调试到最佳状态,可以说完全就是在玩天文摄影器材,而不是玩天文摄影。
谈谈天文摄影党都是咋炼成的

谈谈天文摄影党都是咋炼成的

谈谈天文摄影党都是咋炼成的

窄带,广域,星系,兴趣点不断变化,但哪个也没拍好其实刚才叙述的这些,基本还都是有关于天文摄影的前期拍摄过程的。在后期处理方面,我的经历也是有些波折的。
国内在深空摄影的后期处理方面,一直没有系统的教科书。基本上所有的天文摄影爱好者,都是自己在牧夫这种天文论坛上翻教程,问问题,抑或是在QQ群里请教大佬。我当时也是各种看,虽然买了王为豪的《星野摄影》,但这本书的后期方面写的也不很系统。
大家都喜欢那种特突出、反差特高的图,都不喜欢噪声感,我也不例外。15年我在牧夫上看到了内酷大神的诸多作品,感觉很强,内酷大神也放了不少教程(虽然那些教程其实好多步骤都讲得很模糊)。此外受到了目前已经消逝的JPTonemapping大法的影响,沉迷于GradiantXTerminator、拉低背景饱和度降噪等操作,并觉得自己技术相当牛逼。
谈谈天文摄影党都是咋炼成的

当时处理出来的图大概是这个画风的,很抱歉放上来恶心大家,但我还是要放233我把自己处理的图放到贴吧上,还极其乐忠于把贴吧上别人发出来的jpg图下下来用我的方法搞一搞再回复人家,还不透露自己用的方法,觉得是“保密科技”。那时候基本得到的评价也都是正面的,觉得我技术很屌很牛逼,我也因此十分膨胀。
但事实上,在我内心深处,我是觉得我的图不好看的。而且我很迷茫,因为那时我拿到一张图都完全不知道除了JPTonemapping、GradiantXTerminator、拉低背景饱和度降噪等操作还能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正规的后期处理应该怎么做。
这个时候@小洛是唯一一个站出来批我的人。
冬时大佬专门发了个帖子批判我,那个帖子好像叫“读书、天文、摄影,正确的态度与方法”,具体名字记不得了。里面列举了我的诸多操作,从头到脚批判一番。
我当时其实并没有觉得被人批了很丢脸,因为正如刚才所说,我内心深处确实觉得处理的十分恶心。而冬时大佬的图,确实是我想要拍成的样子。所以我当时没觉得有什么,立马就拜冬时大佬为师,学习天文摄影技术(不仅仅是后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