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天文摄影党都是咋炼成的( 七 )


跟冬佬学习以后,自己确实觉得处理得比以前好看了。没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操作,整个图片的各个方面也比之前正常了很多,虽然信噪比受限于曝光时间,但自己看着比之前舒服多了。对比一下,后面的是当时重新处理的:
谈谈天文摄影党都是咋炼成的

谈谈天文摄影党都是咋炼成的

冬时大佬是个很nice的人,他绝不会因为你技术菜而看不起你。对于你问的任何问题,他都会给你耐心的解答。在他的帮助下,我进步良多,知道了该怎样搭配器材,并逐渐掌握了有关于预处理、反卷积、降噪等诸多知识,也学会了PixInsight,MDL,SkyX等软件的操作。
我很感谢冬时大佬能在当时站出来,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一致地回复“膜大佬”之类的话。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得到别人的认可总是很开心的,但有时也不一定那么好”。如果当时不是没有冬时站出来批判我,我后来肯定也没法有这样的进步。
既然说到了天文摄影的后期,并且提到了内酷、冬时等人,以及若干的工具,我觉得我很有必要说一句:我一直不太赞同用“是否反映真实的宇宙”来衡量后期处理方法的对错。其实这些工具、方法都没有任何的好坏对错之分,图片是你的,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最重要的就是你自己觉得好不好看,自己喜不喜欢自己拍的照片。如果你自己都看不下去自己拍的,那即使别人再认可又有什么意义呢?玩天文摄影,难道最重要的不就是自己开心吗?
我们抛开发明或推广这些方法的人的人品,只谈方法本身。内酷的方法我用了,但自己觉得很丑,也不能说明他的方法就有什么问题。人家自己处理的照片,人家自己也觉得挺好看,自己也开心,这就够了。我用不来他的方法,只能说明这方法不适合我。而我用很多人所说的“科学”的处理手段,确实自己觉得很好看,比我用其他方法处理的都好看,自己看着特开心,这才是我这么处理的原因,而不是为了要反映真实宇宙才这么处理。
我绝不会因为别人用了什么方法,我觉得特丑,就去攻击这个人的方法,去号召大家都不要用他的方法。大家各玩各的,自己开心就好,发到论坛上也是为了尽可能地让别人也因为看到了自己拍的照片而开心,你不认可也可能会有别人认可。在星空这么美好而纯净的东西下面,争个根本不存在的是非,何必呢?
但这里说的一切都是“抛开人品”。意思就是说,你用什么方法都可以,但是别人对你照片有质疑,你就得交代清楚怎么处理的。因为这不是方法的问题,这是诚实的问题,这是人品的问题。那些盗用别人作品的,明明是拼贴的却咬定自己是直接拍出来的人,根本不配在这个圈子里。
可能相比于很多天文摄影爱好者,我还是走了很多“弯路”的。虽然有着家里和学校的支持,买器材从来不是问题,但在器材的搭配及稳定性上,从来都不好。在后期上,方法也是经过比较大的改变。
但是我觉得,这可能对我也未必是坏事。可能很多人入门是要比我顺利很多的,上来就结识了很强的大佬,大佬直接就告诉他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呢,很有可能这些同好就只知道“要这样操作”“不能这样操作,因为会出事”但具体会出什么问题,出了问题有什么影响,自己就没那么清楚了。
然而我自己由于出过好多问题,前期后期上的都有。所以我现在知道怎么做能解决问题,怎么做没法解决问题,为什么没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好处就是,在夜晚观测的时候,无论是PHD,MDL,SkyX,SGP,ACP,报了什么错,我基本都能知道是啥问题,并且能马上解决,不至于耽误观测时间。
很多人玩天文摄影是抱着工科思维的,知道怎么做能解决问题。而我则比较喜欢刨根问底,所以这也让某些大佬感觉我很烦,因为老问些他们看起来特别傻的问题2333
但是有时候你问题问的多了,就会发现,很多圈内的“共识”其实也是有些问题的。
这里举两个例子:
1.很多人都说“相机的开关机会影响偏置图案”,一说是“单反会影响CCD不影响”,一说是“都会影响”。我刚开始也是接受了这个观点的,不过也一直没人能告诉我,为什么开关机会影响偏置图案,为什么单反有影响CCD没影响(CMOS和CCD在偏置图案上还有原理上的区别?)其实这些问题都很容易验证,自己拿相机做个实验就好了。后来我拿自己的佳能6D拍了几组偏置,事实证明开关机带来的影响和读出噪声带来的影响是同量级的,也就是说,你无法通过实验证明开关机对偏置有影响。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无论是chilescope的数据,还是我自己丽江远程台的数据,使用很久以前拍摄的偏置也不会影响校准。不过,你硬要每次开关机都拍,显然也不会对校准有什么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