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些征象,离冠心病可能就不远了!



出现这些征象,离冠心病可能就不远了!
本文插图


冠心病是心内科的常见病 。 大家对冠心病的诊断都非常熟悉 , 其诊断依据包括三方面:危险因素+症状+辅助检查;但是根据我们常规的诊断思路 , 冠心病的诊断依据似乎少了一条 , 那就是体征 。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冠心病的一些高危体征 。
作者:人间世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出现这些征象,离冠心病可能就不远了!】 黄色瘤
黄色瘤是发生在皮肤或肌腱部位的黄色或橙黄色斑丘疹或结节 , 见图1 。 它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条件之一 , 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 。 有报道显示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发生早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0倍 。

出现这些征象,离冠心病可能就不远了!
本文插图


图1 黄色瘤
那么 , 黄色瘤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得先简单了解一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机制 。 现在认为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 LDLR)基因突变 , 导致LDLR缺如或异常 , 影响LDLR与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 LDL)结合 , 使得体内LDL代谢障碍 , 引起血浆总胆固醇及LDL-C水平升高 。
而血浆内的脂蛋白又是如何沉积于皮肤的呢?目前有两种理论 , 一是局部创伤或出血泄漏造成脂质从血管进入外周组织 , 诱导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炎症反应;二是血脂增多 , 可能导致未分化的间质细胞产生应激 , 通过一系列炎症反应 , 使组织吞噬细胞积聚 。
角膜弓
角膜弓是角膜上邻近角膜缘的灰色或黄色浑浊区 , 宽约1.0~1.5 mm , 其与角膜缘之间存在一个宽0.3~1.0 mm的透明区 , 见图2 。 一项观察性研究报道 , 角膜弓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其优势比(odd ratio , OR)为1.57 。

出现这些征象,离冠心病可能就不远了!
本文插图


图2 角膜弓
角膜弓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有学者推测这还是与血脂有关 。 随着循环中LDL水平的升高 , 经过化学修饰的LDL破坏了角膜血管的内皮屏障 , 使更多的脂质渗入组织中 。 而组织学实验也证实了脂质沉着促成了角膜弓的形成 。
Frank征
Frank征 , 又称耳垂冠状沟 , 是起自耳屏间切迹斜向后下约45°止于耳垂边缘、呈直线形或者弧形的皱纹 , 见图3 。 有荟萃分析表明 , Frank征是冠心病的一个标志 , 其敏感性为62% , 特异性为67% , OR为3.3 。

出现这些征象,离冠心病可能就不远了!
本文插图


图3 Frank征
我想大家都会比较好奇 , 这个Frank征是如何形成的吧?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 , 耳垂中央既无软骨又无韧带 , 两层皮肤间充满脂肪组织和纤维蜂窝组织 , 比耳的其他部分更容易产生收缩 , 一旦发生缺血就容易发生皱纹或折痕;另一种解释是 , 耳垂上胶原蛋白多肽链与胆固醇结合后易被特定的氨基酸结合从而引起巨噬细胞消化、破坏 。
结语
相较于冠心病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 , 黄色瘤、角膜弓及Frank征是比较直观、经济及易于评价的临床体征 , 可以用于指导临床的筛查和诊疗工作 。
当然 , 发现这些体征也并不一定都合并冠心病 , 但是一定要引起警惕 , 尽早诊疗!
参考文献:
[1] AB Fernandez, MJ Keyes, M Pencina, et al. Relation of corneal arcus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from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data set). Am J Cardiol, 2009, 103(1): 64-66.
[2] GK Hovingh, MH Davidson, JJP Kastelein, AM O'Conn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Eur Heart J, 2013, 34(13): 962-971.
[3] T Kuroiwa, T Ohta, A Tsutsumi. Xanthoma of the temporal bone: case report. Neurosurgery, 2000, 46(4): 996-998.
[4] K Paananen, J Saarinen, A Annila, PT Kovanen. Proteolysis and fusion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particles strengthen their binding to human aortic proteoglycans. J Biol Chem, 1995, 270(20): 12257-12262.
[5] A Qamar, KL Ioannides, SA Khetarpal, D Kiss. Bilateral earlobe crease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irculation, 2014, 130(1): 92-93.
[6] H Usul, K Kuzeyli, E Cakir, et al. Giant cranial extradural primary fibroxanthoma: a case report. Surg Neurol, 2005, 63(3): 281-28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