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医疗”曝光:很多手术不该做,很多钱也不该出,该反思了!



“很多治疗不该做 , 但还在做 , 很多药不该吃 , 却还在吃 , 很多手术只会增加癌症患者的痛苦 , 却还在做 。 ”
这是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洁夫的一句话 , 近几年 , 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大 , 医学界不少专业人士的纷纷站出来 , 抵制任何形式的“过度医疗” 。
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 , 也曾说出“过度医疗不是为了人民 , 而是为了人民币”的犀利话语 。

“过度医疗”曝光:很多手术不该做,很多钱也不该出,该反思了!
本文插图
有数据显示 , 国内近有15%的晚期肿瘤病人都在过度医疗 , 或不合理医疗中加速死亡 。 上海瑞金医院的朱正纲院长曾对医生说:“不要再开刀了 , 开一个死一个” 。

中国吉林网上曾公布了一组《癌症治疗账单》 , 账单显示 , 癌症患者年人均总费用约为15万 , 甚至不少患者的花费还要远高于这个数值 。 依据中新网的调查数据显示 , 其中居然有近40%的网友都有“过度医疗”的经历 。
“癌症就是个‘无底洞’ , 得了癌症就是半只脚迈进了棺材 。 ”
胃癌晚期的周先生苦笑着说 。 我国2020年癌症的新发病人约为457万例 , 相当于每分钟都有8.6个人被确诊癌症 , 并且每年癌症患者的死亡人数约为300万人 , 相当于一座中大型城市的总人口……难道真的拿癌症没有办法了吗?
“过度医疗”曝光:很多手术不该做,很多钱也不该出,该反思了!
本文插图
90岁的肿瘤院士汤钊猷:我研究癌症一辈子 , 却常劝患者不要“轻易开刀”
汤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癌症是身体长期内外失衡的结果 , 要调理内乱 , 恩威并施 。 ”
对于就诊态度比较消极的患者 , 汤教授惋惜的表示:“癌症不是绝症 , 癌症病人也可以活到百岁 , 但如果就诊态度消极 , 那再好的技术也无可奈何 。 ”
对于癌症 , 尽早察觉异常 , 能帮助规避不少风险
当身体出现以下3个异常 , 尽早检查 , 可能是癌细胞悄悄上身
身材消瘦
癌症本就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 让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无法被人体有效吸收转化 , 所以“消瘦”就是癌症的一大特征 , 患者会觉得浑身乏力、脸色苍白 , 体重明显下降 。
颈肩疼痛
癌症是一种侵略性很强的疾病 , 当癌症出现后 , 就会侵犯周围组织 , 引起疼痛不适等症状 , 常见于肩部和颈部位置 , 如果此处频频疼痛 , 建议最好做一个CT检查 。
“过度医疗”曝光:很多手术不该做,很多钱也不该出,该反思了!
本文插图
黄疸症状
黄疸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症状 , 常见于婴儿 , 但当成人出现皮肤、眼白、小便等发黄时 , 可能是肿瘤增大压迫到了胆管 , 或者是肝功能出现下滑 , 可以作为癌细胞的常见“求救”信号 。
癌症除了要积极寻求正规医学帮助外 , 更应当从身边小事做起 。
据调查 , 40%的癌症可预防 , 平日要谨记3件事
定期体检能救命
体检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预防癌症的方法 , 家里如果有癌症患者 , 建议每半年做一次体检 , 能帮助尽早发现隐患、规避癌症风险 , 不少患者都是偶然间才察觉到癌症出现 , 导致遗憾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

“过度医疗”曝光:很多手术不该做,很多钱也不该出,该反思了!
本文插图
注意饮食和饮水

饮食是身体健康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 , 每人每天应当至少食用350g绿色蔬菜 , 饮用1800ml水 。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 , 我国居民普遍缺硒 , 这种物质是被世卫组织列为“抗癌元素”的物质 , 经常摄入能够降低癌症风险 , 所以平时在喝水时可以加入有机青驰菊 , 其含有的硒元素含量高于部分海鲜 , 通过喝水的方式更易被身体吸收 。
此外 , 有机青驰菊中还含有氨基酸等物质 , 能够加快毒素的分解 , 改善身体的内循环环境 , 减少细菌、病菌的入侵;其中的黄酮物质具有抗氧化性 , 能够抑制细胞老化 , 灭火有害自由基 , 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
远离不良习惯
常见的不良习惯有:熬夜、抽烟喝酒、久坐不动 , 这些习惯会无形之中慢慢降低免疫 , 使心血管和肝脏深受损伤 , 也更容易遭到疾病的入侵 。 调整生活习惯就是防癌抗癌的第一步 , 患者们需要引起重视 。
参考资料: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
[3].钟南山.癌症发现早 , 大多能治好 , 常见癌症的预警信号[J]. 当代劳模 ,2015(08):6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