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在艺术展上疯狂拍照的行为

不拍照怎么装逼吸引小男孩怎样看待在艺术展上疯狂拍照的行为


▲■路过,简单记下:
重点在于艺术品本身的扁平化、道具化。打卡式图像的特点就是最大程度的压缩背景信息量并突出人物主体。这是一种经济而快速的传播方式。
刚好听到有人讲到法国艺术家丹尼尔布伦。去查了下,他似乎抢先戏仿过这种情形的发生。他提出一种“在原位”的概念,有意达到一种让观众对在场环境注视的返归,即去焦点/消弭焦点的天生特殊性。他的“零度绘画”和当下这种流行图像模式有着相似之处。也可以这么说,艺术作品的焦点被去掉了,而更多地聚集在人身上。
【怎样看待在艺术展上疯狂拍照的行为】有种力量在强行推动着这种焦点的位移。
看到摘一段:
以下结论来自微信公众号手机玩我《作为网红拍照背景的当代艺术》
Ypsilon:
一流作品:和网红形成相互阐释关系的作品。二流作品:屈居于网红背景的作品。一流网红:能让一流作品成为背景的网红。二流网红:能让二流作品成为背景的网红。
郭金灿:
每一件商品都好像暗中标注了价格

其他:
美术馆、画廊新的生财之道
再次佐证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对艺术严肃性的消解
经济形势下被迫选择的牺牲:“严肃艺术”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艺术社会价值及功能性的体现


怎样看待在艺术展上疯狂拍照的行为

(没有瞧不起在展览拍照的意思,只是恰好有张图片罢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