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3天,1025万人,石家庄做到了( 二 )


科学高效 , 是石家庄市快速推进全员核酸检测的关键 。
疫情发生后 , 石家庄市第一时间组织全市核酸检测资源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 各地紧急采集的核酸样本 , 被第一时间送到各检测机构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中心承担着每天超20万人份核酸检测的任务 。 “我们的检测人员24小时在岗 , 机器24小时不停 , 严格执行检测程序 , 确保高效高质量完成检测任务 。 ”1月8日中午 , 记者见到中心主任张征时 , 他已连续十几个小时没有休息 , 嗓音嘶哑 , 尽显疲态 。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是全员核酸检测的复核实验室 , 承担着对全市疑似病例样本进行复检的重任 , 是全员核酸检测的最后一道关卡 。
“我们的30名检验人员两班倒 , 全天候进行大批量检测任务 。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副所长李秀娟说 , 与普通核酸检测不同 , 复核检测需要2套试剂同时检测 , 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很多标本都是深夜送来的 ,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检测 , 跑赢病毒 , 我们24小时不间断对样本进行检测 , 做到‘随送随检’ 。 ”李秀娟说 , 截至1月8日凌晨 , 该所已完成3058份病例样本的复核检测 , 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保障 。
1月8日 , 日检测通量10万单管的“火眼”实验室(气膜版)经过通宵连夜建设 , 仅用时10个小时火速亮相河北体育馆 , 每日最高可检测样本量达到 100万人份 。 与此同时 , 石家庄华大医学检验实验室、车载“火眼”实验室均已就位 , 华大将检测能力拉满 , 全面助力河北抗疫 。 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与此同时 , 增员队伍不断加入 。 来自全省各地的3000多名医护人员和江苏、浙江的检验医疗队紧急驰援 , 协助石家庄开展核酸检测 。 1月8日晚 , 由华大集团驰援河北的每日最高可检测样本量达100万人份的“火眼”实验室(气膜版) , 在河北体育馆网球馆建成投用 , 大大提高了石家庄市的核酸检测能力 。
众志成城 , 守望相助
疫情突袭 , 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意志;大考之下 , 凝聚起全民力量 。
1月6日10时20分 , 在石家庄市长安区书香华苑小区物业楼前 , 小区居民正在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 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1月7日下午 , 石家庄市新华区北苑街道钟南路社区居委会服务大厅里 , 并排的两把椅子上 , 厚厚的绿色军大衣盖着一个熟睡的孩子 , 旁边的电脑前 , 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工作 。
她叫王会欣 , 身旁熟睡的孩子是她6岁的儿子 。
1月6日凌晨 , 王会欣接到单位通知:全员到岗 。 她顾不上多想 , 带着儿子赶到单位 。 全员核酸检测 , 王会欣和同事们要确定人数、设置采样点、安排人员 , 所以这两把椅子就成了儿子的小“床” 。 “咱是党员 , 必须往前冲!”王会欣说 。
这几天 , 不仅有无数像王会欣这样的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 还有无数的志愿者踊跃参与 , 展现着令人震撼的行动能力和精神力量 。
1月7日晚9时 , 石家庄市西古城社区 , 党员孙海青(左)等志愿者一起值守在小区大门 , 为大家守护一方平安 。 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24岁的青年志愿者张宇哲 , 得知桥西区友谊街道谊北社区招募核酸检测志愿者时 , 没有丝毫犹豫 , 毅然报名 。 造册登记、维护秩序、入户排查 , 张宇哲每天要连线工作十几个小时 。 “越是艰难时刻 , 越需要挺身而出 , 我只是做了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
桥西区是人口大区 , 辖17个街道、152个村(居)委会 , 1143个小区 。 “为了迅速高效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 在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全员上岗的同时 , 抽调了1600名机关干部充实到社区一线 , 14600名由物业人员、党员、志愿者自发组成的数百支志愿者队伍 , 协助开展核酸检测 。 ”石家庄市桥西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强说 。
众志成城 , 守望相助 。 千万人凝聚起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 有了这份力量 , 我们定能战胜疫情 , 迎来春暖花开!(河北日报记者 王峻峰 任学光 董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