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挨骂是活该吧

原题为:他们挨骂是活该吧
它来了它来了,《奇葩说》又带着它的刻板印象走来了。
01独立女性该不该收彩礼?
最新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我是独立女性,该不该收彩礼?”这熟悉的“爹味视角”是不会因为它加上“我是”就可以变成女性的自我审视的。
这是一道对反方来说很难打的辩题,开场观众就以77:23压倒性的正反比表明了态度。而这一回,哪怕强如黄执中都没办法带着反方挽回颓势。
他们挨骂是活该吧
文章插图
反方第一位出场的大王甩出的论点是“不要彩礼的女性比要彩礼的女性好嫁”,
他们挨骂是活该吧
文章插图
“独立女性拿了彩礼就不独立了”和“真爱不在意金钱的多少”。
他们挨骂是活该吧
文章插图
她甚至拿自己举例说明,婆婆说可能拿不出很多的钱,她说男朋友就是婆婆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她是要嫁给爱情不是金钱。
他们挨骂是活该吧
文章插图
大王的这番说辞在节目上看起来感动了全场。然而小妹随手翻了翻评论,大多数观众还是觉得她只感动了她自己。
他们挨骂是活该吧
文章插图
小妹只想劝大王一句,如果满脑子只想着怎么才能好嫁就不要来教女性如何靠不收彩礼来证明独立了吧。
反方二辩康菁菁给出的论点是“对方在给彩礼的同时会加注期许在女性头上”,比如女性会不得不做家务、照顾孩子,从而失去生活自由。
他们挨骂是活该吧
文章插图
通俗意义上说,就是拿人家的手短。姑且不论这和“独立女性”有什么关系,难道普通女性不收彩礼后就能完全避免在生育、家务上的牺牲吗?
三辩张踩玲的角度是“彩礼不是一个好的传统,应该抵制”和“给了彩礼就相当于给了婆家干预你生活的权力”。
他们挨骂是活该吧
文章插图
的确,中国是人情社会,结婚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可是大家为什么都在提“彩礼”的时候,默契地忽略了“嫁妆”,这两笔资产在当下的社会不都是用于帮助自己的儿女建设新家庭的吗?
如果“收彩礼”就是卖女儿,那“陪嫁妆”能买到好女婿吗?
而且到目前为止,反方没有一个辩手真正揭示出“独立女性”和“收彩礼”之间的关系,她们还是在讨论“女性该不该收彩礼”,甚至把重点放在了“收彩礼”上。
这也恰好给了正方的席瑞反驳的好机会,他敏锐地察觉出反方的三位女性都在“怕”。
康菁菁怕“期许”,可使女性囿于家庭琐事的不是彩礼,是夫家对于性别分工的想象;
大王怕“麻烦”,可是这些麻烦现在绕过也只是在为婚姻埋雷,终有爆发的一刻;
张彩玲怕“历史的压力”,可历史就是不断被修正的,“彩礼”发展到如今早就不再是传统中的样子,它完全能被赋予新的定义。
她们三人阐述论点的时候,几乎字字句句都带着“独立女性”,可传进耳朵里怎么听都是“委曲求全”。
这三位女辩手确实需要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给出的观点真能套在“独立女性”头上吗?
02“先锋”节目该不该刻板印象?
在看到辩题的时候,小妹和席瑞一样迷惑:“独立女性”和“收彩礼”到底有什么关系?
他们挨骂是活该吧
文章插图
“彩礼”就是一个图个好兆头的礼物,平时可以收红包收鲜花,为什么就不能收彩礼?
席瑞说这是一道男性给女性设置的“猫鼠游戏”,通过不收彩礼证明自己是“独立女性”只是开始,之后这些标准会不断增多,女性会被不断设限。
他们挨骂是活该吧
文章插图
他的观点也不都是完全使人认同的,比如最后他提出这道题的出路是女性不要拒绝男性的帮助和照顾,男性也愿意接受女性的金钱,展露自己的脆弱。
他们挨骂是活该吧
文章插图
事实上在部分男性心中“彩礼”并没有被善意地定义成“对女性的帮助和照顾”,而是一桩“买卖”。而传统男性视角下接受女方金钱被视为“吃软饭”,甚至有男性在接受女方的金钱同时,矛盾地厌恶这种馈赠方式。
这显然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解题思路。
不过瑕不掩瑜,因为席瑞是全场唯一一个发现这道辩题处处充满男性视角的辩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