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世界听力报告》发布:1/5的人听力受损,耳机是第一杀手( 二 )
本文插图
听力与年龄(横轴为时间线) |《报告书》老年性听障是很多老年人都可能面临的困扰 , 在全体听力障碍中占据绝大多数 。 听力器官和人体其它器官一样 , 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机能上的逐渐衰弱 。 例如人体内耳中关键的内、外毛细胞作为不可再生的细胞种类 , 从30岁左右开始就会渐渐凋亡 , 因此老年人此类细胞的数量要远远少于年轻人 。 65岁后 , 老年性听障人群的人口比例急剧增加 , 本次报告中也特别指出老年性听障很可能与早期老年痴呆症有着症状上的重合 , 从而导致延误对老年痴呆症的医疗干预 。 爱耳护耳 , 仅靠摘下耳机可不够报告书指出 , 多达60%的听力障碍可以预防 , 甚至很多情形下的先天性听障也完全可以避免 。 报告书中归纳了四类可能引发听力障碍的因素 , 遗传、生理因素(例如疾病和药物中毒等)、行为因素(例如长期不正确佩戴耳机等)以及环境因素(例如嘈杂工作环境等) 。 具体的预防措施与上述四类致病因素息息相关 , 例如孕期母亲注意营养、出生后注意新生儿护理卫生以及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幼年期注意耳道卫生以及预防耳道外伤、成年后保持良好用耳习惯、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等等 。
本文插图
人工耳蜗示意图 |《报告书》报告中还列举了几种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让健康人的听力发生减退的场景:第一 , 大音量的演唱会(例如摇滚现场);第二 , 长期在大音量下使用耳机;第三 , 发生在耳边的尖叫(相信这是有小朋友的家庭经常出现的情况);第四 , 长期在嘈杂环境中居住或者工作(例如在交通量很大的道路旁经营摊位、店铺等) 。 针对这些场景 , 世卫组织指出 , 有意识地与大音量音源保持距离是避免短期听力急性受损的重要手段 , 例如避免参加过分激烈的演唱会、适时阻止幼儿在家中特别是他人耳边尖叫等 。 身处嘈杂环境中时可以利用手机应用测试噪音强度 , 必要时可以佩戴防噪音耳塞 , 但要注意耳塞必须完全贴合耳道 。 除了个人 , 报告书特别强调了各国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应当通过普及和扩大对听力健康相关事业的投资 , 尽早在民众中落实听力障碍的预防和干预对策 。 根据世卫组织估算 , 投资于耳科以及听力保健服务等爱耳事业的资金具有非常高的效费比——政府每投资1美元 , 就能获得预期16美元的回报 。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在参加今年国际爱耳日活动时表示:“听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珍贵 , 不加治疗的听力障碍会给我们的交流、学习甚至是谋生能力带来严重的损害 。 听力障碍同样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 。 ”现代科学虽然不足以解决所有的听障难题 , 但我们仍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越来越多的听障风险可以被预防和避免 , 科技的发展也为人类带来了种种摆脱听觉障碍的手段 , 总有一天听觉障碍将不再是困扰人类的噩梦 。 眼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格外珍惜自己的听力 , 同时为身边的听障人士带去更多的关爱 。 编辑 | 王晓非文章由“科普研习社”(ID:cspbooks)公众号发布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推荐阅读
- 如何把办公室变成减压中心
- 办公室必备五种健康食物
- 让大脑变得更聪明 从三件事入手
- 白领久坐伤脾胃 如何健脾养胃
- 青春期的爱美心理
- 日常一种坐姿提升自信 改善情绪
- 青少年为何热衷死亡诅咒
- 玩手机会令人反应变慢吗?
- 社交恐怖症起于青少年期
- 胸罩肩带不合适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