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知贵阳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丰碑与实践|追忆红色足迹 打卡南湖革命纪念馆

知知贵阳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丰碑与实践|追忆红色足迹 打卡南湖革命纪念馆

文章图片

知知贵阳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丰碑与实践|追忆红色足迹 打卡南湖革命纪念馆

文章图片

知知贵阳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丰碑与实践|追忆红色足迹 打卡南湖革命纪念馆

文章图片


你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在哪里诞生?为什么诞生的吗?今天(5月22日) , 由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以及党史专家组成的“修好共产党人心学”大型主题采访团 , 就带你打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浙江省嘉兴市 。 来到嘉兴 , 想全面了解党的历史 , 怎么可以错过南湖革命纪念馆呢?第一站 , 我们就来到了这里 。



远远望去 ,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宏伟的建筑物 , 外墙采用大规格青面砖 , 整座建筑既体现了庄重大气的风格 , 又展现了浓郁的江南文化元素 。 走到纪念馆大门前 , 一面鲜红的旗帜挂在正中央 , 上面画着由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党徽 , 代表着中国的无产阶级 。 旗帜上方挂着刻有“南湖革命纪念馆”的金匾 , 这7个金色大字 , 由邓小平于1985年在北京题写 。



走进纪念馆 , 一份份珍贵的文物 , 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 。 在这些文物里 , 有一份格外引人注目 , 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 这是在1920年8月 , 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 而翻译这本《共产党宣言》的人 , 就是陈望道 。


陈望道是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是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 。


据南湖革命纪念馆副馆长李允介绍 , 陈望道在翻译这本《共产党宣言》时 , 还有一个非常甜的故事 。 1919年底 , 陈望道带着原版的《共产党宣言》回到故乡 。 为了避开人群 , 陈望道躲进了老屋的一间僻静的柴房 , 专心致志地翻译 , 几乎脚不出柴房 , 就连一日三餐饭菜都由母亲送来 。


母亲看他如此辛苦 , 就想方设法包了几个粽子 , 送到柴屋 , 还带上一碟红糖 。 母亲在屋外问他:“口味如何 , 是否还需要加些红糖?”他连连回答说:“够甜了 , 够甜了 。 ”一会儿母亲进来收拾碗碟时 , 只见他满嘴都是墨汁 。 原来他只顾全神贯注地埋头翻译 , 竟全然不知是沾了墨汁在吃粽子呢!


【知知贵阳|修好共产党人心学——丰碑与实践|追忆红色足迹 打卡南湖革命纪念馆】《共产党宣言》的出版 , 立即受到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 , 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都是因为读了这本书 , 而走上了共产主义革命道路 。 而这份著作 , 直接催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深刻地影响着百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