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信中国 负债千亿,市值大跌!福建低调富豪不甘心,豪赌142亿买地( 二 )


市值大跌 , 拆分物业上市表面的“风平浪静”始终无法抵消暗地里的“波涛汹涌” 。
从销售额指标上看 , 2020年 , 融信顺利完成年度目标 。 但实际上 , 融信的销售额增速却达上市以来的最低值 , 缩水近10倍 。 这导致的最明显结果就是 , 2年前近150亿市值的融信 , 如今仅剩不到90亿 。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 2021年4月 , 融信连遭两大国际评级机构下调评级 , 由“稳定”降为“负面” , 市场对融信的现状表态并不乐观 。
与此同时 , 融信中国股价近来一直在低位震荡 , 对比早期的11.28元/股 , 缩水近50% 。
融信的危机 , 其实在当年成名之战就已经埋下 。

2016年 , 为了规模扩张的融信以历史新高拿下上海中兴 , 紧接着就遭遇政策收紧 , 该地块就成为一颗“地雷” , 砸在融信手中 。
据计算 , 该地块的楼盘在政策调控下 , 只能以每平13万左右的价格出售 , 按照拿地价格和后期的建设投入 , 融信需以18万一平 , 方可有所盈利 。 然而尽管楼盘售价下调 , 但该地块目前还有76.8%的可售面积未曾出售 。
这块“地王”也就成为拖累融信现金流的一大包袱 。 可谓是一步错 , 步步错 。 有业内人士称 , “房地产行业最大的风险来自买了贵的地” 。 这一点 , 在融信身上得到了印证 。

融信并非没有做过挽救 。 实际上 , 早在2018年 , 激进“地王”融信中国就已经意识到拿地扩张造成的高负债率有较大风险 , 并开始主动降杠杆 。
彼时 , 欧宗洪多次强调“稳” 。 他表示 , 房企已经进入由规模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 。 融信将做好规模、利润与杠杆之间的平衡 。
由于负债承压 , 融资变难 , 融信在土地市场就开始愈发谨慎 。 但欧宗洪的谨慎更多是表现在拿地类型 , 而非拿地价格 。

就以此次杭州拿地举动为例 , 在成交价上一骑绝尘 。 但融信中国表示杭州拿地的项目依然在公司的“安全线”内 。
“安全” , 是当下融信拿地的重要指标 。 欧宗洪称 , 在目前的环境下 , 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大 , 融信拿地主攻一二线城市 。 虽然毛利率会低一点 , 但是安全性会高 。 杭州 , 就是符合这样条件的城市 。

除了放缓了扩张步伐 , 欧宗洪还进行了回购、增持、改善股东结构、分拆物业业务上市等一系列动作 。
房企加盟物业 , 推进物业上市 , 是这个行业另一个缓解困局的通用手段 。 这是因为 , 相较于重资产的房地产 , 轻资产模式的物业业务 , 更容易上市 , 可以融到更多的钱 , 从而减轻背后房地产公司的资金周转压力 , 为现有业务或者业务扩充提供流动的现金流 。

融信也并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 。 2021年5月初 , 欧宗洪向港交所更新了“融信服务”的招股书 , 完成二度递表 。 融信服务 , 就是欧宗洪布局的物业板块 。
除了融信 , 另一闽企阳光城于近日也在准备物业板块上市 。 截至目前 , 碧桂园、保利、中海等已经完成了物业分拆上市 。 恒大、华润置地也有明确的物业上市计划 。
【融信中国|负债千亿,市值大跌!福建低调富豪不甘心,豪赌142亿买地】肉眼可见 , 即使此次“融信服务”上市成功 , 所面临的行业竞争也并不小 。 欧宗洪能否借此带领融信重整旗鼓 , 依然要画个问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