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0年下半年 , 一场突如其来的缺芯潮席卷全球 。
截止目前 , 芯片荒已经从汽车产业蔓延到智能手机、游戏机甚至小家电领域 , 且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 。 不少业内专家都认为 , 这场芯片荒很有可能持续到2022年 。
值得一提的是 , 现阶段还有一种比芯片更稀缺的资源 , 且这类资源掌控着国产电池的命门 。
比芯片更稀缺的资源该资源是一种稀有金属--钴 。 这是一种呈银灰色的金属 , 有铁磁性 , 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
受特性影响 , 钴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陶瓷等领域 , 是发动机、涡轮机的高温合金 , 以及动力电池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
但钴的全球资源储量并不多 , 非洲中部的刚果是储量最丰富的地区 , 有340万吨 , 几乎占据了全球储量的半壁江山 。 而我国的钴储量仅占全球的1%左右 , 进口依赖度超过90% 。
而且 , 随着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 , 需要用到大量钴的三元电池和锂电池迎来爆发期 , 国内市场对钴的需求量只增不减 。
数据显示 , 新能源汽车对钴的需求量 , 将从2020年的2.45万吨 , 增长至2025年的9.16万吨 。
那么 , 严峻形势下 , 到底有什么方法能够将国产电池的命门掌握在中国自己手中呢?在这一点上 , 中国企业做得很好 。
中企从源头下手打破垄断既然先天性的资源分布问题无法解决 , 那么中国企业选择从源头解决问题 。
依托于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上的优势 , 中国企业直接深入钴金属的原产地 , 或购买或承包矿山 , 拿到钴金属的生产主导权 。
如此一来 , 中国内陆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钴支撑起各行各业的发展 , 成为全球钴加工领域的第一大国 。
而在中国钴加工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的背后 , 华友钴业功不可没 。
据公开资料显示 , 华友钴业拿下了刚果多个矿山股权 , 控制的钴储量达到7万吨 。 基于此 , 华友钴业拥有锂电正极材料产业最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
从矿山原料、冶炼端 , 再到前驱体、正极材料以及资源循环回收板块 , 相比其他同类企业 , 华友钴业具备上中下游高效协同的核心优势 。
在笔者看来 , 华友钴业等中国钴产业相关企业的崛起 , 离不开以下两方面原因 。
首先 , 产业链、基建优势 。
刚果是全球钴矿储量最多的国家 , 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很落后 , 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低下 。 即使坐拥最丰富的钴矿资源 , 也无法将这些资源有效利用起来 , 拉动经济增长 。
而同时具备资金和基建实力的中国矿业公司刚好捷足先登 , 提前展开布局 。 在大规模收购、承包钴矿资源的同时 , 中国企业也顺便在当地进行上游产业链的建设 。
例如钴矿加工、精炼工厂等等 , 这些产业链的本土化 , 既有助于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 , 也能够有效降低中国企业在钴产品上的运输和关税成本 。
其次 , 资金充裕、通过收购壮大体量 。
除了承包矿山、大搞产业链建设之外 , 不差钱的中国企业还善于利用商业并购来扩充业务规模 , 壮大公司体量 。
据笔者了解 , 成立于2002年的华友钴业 , 在2008年便收购了COMMUS、MIKAS、WESO三家刚果矿业公司 , 借此机会在上游资源端建立先发优势 。
大肆扩张使得华友钴业在2015-2020年享受到了规模效应的红利 。 营业收入从40.29亿元增长至211.87亿元;2021Q1实现营收64.24亿元 , 同比增幅45.20% 。
在2021年 , 华友钴业还计划与永瑞等设立合资公司 , 拟投资20.8亿美元于印尼建设12万金吨镍、 1.5万金吨钴的湿法项目 。
随着钴产业的发展 , 华友钴业等中国企业的提前布局 , 将继续为公司创造价值 。
写在最后放眼全球市场 , 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对电池容量的需求 , 以及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 , 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钴需求的增长 。
虽然受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全球对钴的缺口将更加突出 , 但笔者相信 , 在中国企业的精心布局下 , 钴供应和电池制造有望成为中国的一张王牌 。
推荐阅读
- 12个细节让女人更显老
- 腊肉煮之前要泡多久?煮腊肉放什么调料更香
- 厥菜怎样吃更健康?蕨菜有毛能吃吗
- 《周生如故》《一生一世》10大角色对比分析
- 醋溜土豆丝用什么醋做比较好吃?
- 为什么汽车原地转向时的阻力会比行驶中转向阻力要大很多
- 住房公积金比例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 《无限深度》更名定档917 朱一龙黄志忠演救援奇迹
- 电车电瓶用什么线连接比较好
- 哪些水果的含钙量竟比牛奶要高?(蔬菜食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