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 在游戏里去过无数外星世界,我仍被“祝融号”的火星之旅打动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器搭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
那一刻,中国探火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忽然落泪,这一幕被工作人员拍到后他又很快离开了镜头。
事后接受采访,他解释说,当时只是激动,才没有流泪。
火星 在游戏里去过无数外星世界,我仍被“祝融号”的火星之旅打动
文章插图

十年筹划、六年工期,在发射场等待110天,在航控中心坚持202天,着陆前准备93天,所有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过了几天,“祝融号”传回了第一组火星照片。22日,“祝融号”驶离着陆平台,正式开始巡视探测。
火星 在游戏里去过无数外星世界,我仍被“祝融号”的火星之旅打动
文章插图

“祝融号”驶离着陆器时拍摄的照片
与漫长而复杂的现实航天工程相比较,在很多游戏当中,登陆一颗星球的方式可谓简单粗暴。
Paradox的《群星》(Stellaris)这种视星球为质点的游戏且不提,就拿前不久刚推出传奇版的《质量效应》(Mass Effect)来说吧。
看!火星在太阳系的那一侧,开动飞船,在几秒钟之内快速靠近它——直走!不需要考虑引力,不需要加速、变轨和调整姿态。
火星 在游戏里去过无数外星世界,我仍被“祝融号”的火星之旅打动
文章插图

然后简单扫描一遍,如果这个星球设计了任务场景的话,可以看到降落选项,点击确认即可!
再等一段飞船降落的过场动画,好的,我们轻而易举地踏上了异星的土地。
火星 在游戏里去过无数外星世界,我仍被“祝融号”的火星之旅打动
文章插图

你不必对太空维生、精密仪械、天体物理有任何了解,就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星际旅行。
而向行星发射探测器这种事情,在《质量效应》中更是家常便饭,不同的引力、大气和地表环境丝毫不影响其着陆。一个字,稳!
火星 在游戏里去过无数外星世界,我仍被“祝融号”的火星之旅打动
文章插图

《质量效应》(2代)发射探测器是重复度极高的活
真正制作了整个星球的地图的游戏,登陆方式一般也非常简明:直飞即可。
比如今年上半年成绩斐然的《戴森球计划》,一个太空模拟经营游戏,我们飞往另一个星球其实无需太多操作,直接操作机甲原地升天,到一定高度后进入航行模式,一个劲儿往目标星球冲过去就完事儿了。
火星 在游戏里去过无数外星世界,我仍被“祝融号”的火星之旅打动
文章插图

《戴森球计划》中飞翔的机甲
曾经有的玩家还想着,降落之前是不是得老老实实减速?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减速还要消耗燃料,甚至可能因为速度过慢造成额外偏角与星球擦肩而过;与此同时,以2km/s的速度撞向地面却可以毫发无伤。从此,《戴森球计划》的玩家登陆一颗星球就和田径选手终点前的冲刺没什么区别。
火星 在游戏里去过无数外星世界,我仍被“祝融号”的火星之旅打动
文章插图

游戏的终极目标是建造奇观“戴森球”
那个以开发组励志“悔过自新”而闻名的开放世界太空冒险游戏,《无人深空》(No Man’ Sky),也和这大差不差。我们的飞船甚至会在太空环境和大气环境中自动切换引擎类型,调节到合适的速度区间。只是相比前面的《戴森球计划》,我们可能需要在降落时注意减速——如果我们愿意做一位爱惜飞船的舰长的话。
火星 在游戏里去过无数外星世界,我仍被“祝融号”的火星之旅打动
文章插图

《无人深空》有着奇奇怪怪的各式飞船
在真实物理上做减法的游戏,当然有其设计上的考虑。毕竟,一旦玩法变得接近现实,部分玩家很可能都会被其复杂度“劝退”。
曾经有这么一个脑洞独特的科幻解谜游戏《星际拓荒》(Outer Wilds),它获得过相当多的荣誉,包括2020年的英国学院游戏奖BAFTA的年度游戏。
火星 在游戏里去过无数外星世界,我仍被“祝融号”的火星之旅打动
文章插图

这个游戏设定在一个即将迎来毁灭的星系,你可以自由探索其中的天体、寻访不同的NPC、生物、建筑和启示,然后在22分钟后欣赏超新星爆发时的壮(恐)丽(怖)景象。如此反复循环,每一轮除了你的记忆一切归零,直到你踏遍千山万水找到真相。
还是很吸引人吧?
但《星际拓荒》的操作方式却并不友好。游戏中我们旅行的重要方式仍是驾驶飞船,但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相比之前的游戏多得多:飞船不会自动与地面平行,必须随时调整姿态;每个星体都有自转、公转和引力机制,必须注意加减速和轨道变换;降落时最好要切换垂直向下视角,寻找平地缓缓落下,否则飞船极易损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