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本文作者保存的伯父李宝增退役军人证(本版图片由作者提供)。
到1942年和1943年,地下党组织不断壮大,县里派来工作组指挥抗日,李振声服从上级组织分派,他一边打游击一边做党的地下工作,奉上级马宝三命令,他打入“韩十团”做策反工作。在伙房做饭,干司务长,在里面建立秘密党支部,“韩十团”的一个副团长叫韩寿臣(音),是国民党队伍,在李振声的策反下,1945年,韩寿臣带领部队起义投降,起义后先是解放了安丘西部的夏坡乡。李振声后任营教导员,在参加解放济南的战役中,腹部受重伤,只好躺在担架上被别人抬着一路南下。解放后,“振声二叔”担任金华军分区政委,正师级,后转业任浙江测绘局局长,是家乡方圆一带妇孺皆知的“大官”。
我还去寻访过村里的老支书李胜名,他家是村里的“光荣军属”,他也是村里至今健在的党龄最长的老党员。因为耳背得厉害,我们只能“笔谈”。老人一字一句地告诉我:他的哥哥李胜武是1942年参加革命的,领路人是同村的李振声。哥哥打仗特别勇敢,当年在八路军领导的“反扫荡”“反蚕食”游击战中,随部队数十次破袭日伪据点。在后来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场上,哥哥更是战功赫赫,当年报刊上有很多篇关于哥哥英雄事迹的报道。新中国成立后,哥哥一直工作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中,曾担任第四十军某师参谋长。1974年,哥哥在辽宁锦州病逝,被所在部队批准为“革命烈士”,安葬于锦州烈士陵园。哥哥李胜武辉煌壮烈的一生在山东省革命烈士纪念馆人物传中有记载。
文章插图
本文作者四叔(中)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义务兵。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后代播撒下红色的基因,因此,我的家乡有着鲜明浓厚的红色文化传承。妇女在家做军鞋支前,男人推着小推车出门去支前,也都留下一段段至今流传的感人佳话。在我的家族,从大爷参加抗联、三叔参加八路军、四叔1955年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大路村的第一位义务兵,到今日已有四代人成为军人,家国情怀代代相传。一个家庭的发展史,浓缩着一个村庄的发展史,也折射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变化。
如今的大路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宣传牌醒目地立于村头巷尾,“跟党走,听党话”的大标语闪耀着红色的光辉,在乡村振兴的洪流中,父老乡亲们一天天走向富裕文明,人人都为家乡的过往自豪且对家乡的未来满怀信心
【 小村庄|一个小村庄藏着的红色故事】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