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 海口府城鼓楼:古韵重檐复谯楼

编者按
重修业已完成、尚未正式开放的海口府城鼓楼,是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重修,牵动着很多驴友、摄友、网友,特别是那些本土历史文化爱好者的心。它的命运不但与王朝更迭密切相关,也与王弘诲、吴典等乡贤和谢继科、张万言等循吏的义举和善政息息相关,且距上一次重修已有200多年。
本期海南周刊,由此次鼓楼重修的技术细节切入,盘点其历史上的多次修复,品鉴那些与之相关的史话及优美诗篇。

鼓楼 海口府城鼓楼:古韵重檐复谯楼
文章插图
重修后的海口府城鼓楼,仍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海南日报采访人员 袁琛 摄
怎样的保护,才称得上真正的文物古迹保护?
位于海口市琼山区的琼州鼓楼原先是什么样子?没有图片,后人只能凭借文字记载和描述,尽可能修旧如旧。
不久前,古老的鼓楼维修工程竣工,或许能给古建爱好者和保护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小巷古建
元代谯楼,明时哨所
从文庄路拐进鼓楼街,顺着坊间小径往里走,很快就能看见鼓楼。它就隐在鳞次栉比的民居中。面向鼓楼,耳边充满世间的热闹,眼前的青砖重檐却让人觉得安宁。
鼓楼原名谯楼,又称文明楼,始建于元代,主要起报更作用,此后多次被毁、重建。据多种《琼州府志》和《琼山县志》记载,鼓楼坐落于琼州府城的正中偏南位置,在明代除了报更,还曾是制造火铳和放哨瞭望的场所。
此次重修一新的鼓楼由城台和城楼组成,城台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开设城门,城门为券拱形,南北城门上方均设有灰塑牌匾,分别塑有“海南壮观”与“奇甸文明”楷字。城台侧边有石级拾登,直通城楼。
可以想见,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古代,由于鼓楼地处高地,下临旷野,四周景色优美,登楼可远眺府城山川及海天一色的胜景。

鼓楼 海口府城鼓楼:古韵重檐复谯楼
文章插图
拆除前将鼓楼构件一一编号。林涛 摄
最小干预,最大保留
拆除——编号——重构
鼓楼北侧拐角处有一块题为《重建鼓楼记》的古碑,落款“康熙三十四年岁次乙亥”。碑上刻有一句话:“百年以来,陵谷升沉,井邑迁变,斯楼之基址巍然尚在,而榱桷轮奂之美,不可复识矣。”寥寥数语,可见鼓楼数百年之风雨沧桑。
“根据雍正十一年(1733年)的文献记载,城楼原先是重檐歇山屋顶,后来只剩了单檐。这次维修工程中,我们又恢复了重檐,具体细部风格参照同时期本地一般性做法。”海口市文物局蓝春宝科长介绍。他全程参与了鼓楼维修工程。
翻看设计单位2018年的现场勘察报告可知,因年久失修,鼓楼当时的情况不容乐观:城台外墙体多处倒塌、外鼓,墙面覆盖泥土,滋长苔藓,长满灌木、杂草。城楼屋面裹垄砂浆、瓦件严重损坏,造成屋面严重漏雨;部分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墙体多处倒塌后重砌;木构件存在腐朽、虫蛀等情况;东稍间及东过廊均已塌毁。
维修已经刻不容缓。
2019年4月,鼓楼维修项目开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的相关要求,结合《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相关规定,该工程并不改变文物原状。
用项目现场技术负责人王国义的话说就是:“最小干预,最大保留。”

鼓楼 海口府城鼓楼:古韵重檐复谯楼
文章插图
鼓楼完好的各类构件按编号复位如初。海南日报采访人员 袁琛 摄
王国义说,由于鼓楼损坏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要重新打基础,而且,从单檐恢复为重檐,基础承重不同,这就意味着鼓楼先要全部拆除。
“在拆解之前,施工单位仔细研究了鼓楼的构件,把拆下来的每一个木构件都根据梁架点编上号,后期再根据编号重新装回原位。”蓝春宝说,鼓楼木构件很多,拆下来的木构件通过斗车运到附近的文庙暂存。
然而,并不是所有木构件都还能使用。拆下来后,施工团队要先检查构件的损坏程度,腐蚀较轻的构件经过扫灰除尘、打磨漆面、清理腐蚀点、药剂防虫、桐油防腐,而腐蚀的部分还要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环氧树脂腻子进行填充,这样才能符合使用条件。
为了还原鼓楼原貌,维修工程不但在构件方面尽量选用原构件,在工艺方面也尽量采用旧时工艺。
蓝春宝告诉采访人员,例如旧时没有水泥,城楼回廊的地面原先用的是夯土,此次重修便也用了夯土。
修复之难
紧挨民居+恢复重檐+定制构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