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这场旅途中,少年们还看到了乡村之变。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传播系王威、韦霄煜的《脱贫之“路”》、西南民族大学摄影系李恒、周晨骏的微纪录片《家乡的路》,还有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研究生王薇的《我在昭觉支教》等等作品,都是将镜头聚焦在了深山之中的村庄。现如今,我国已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也正是这些大山背后,一个个鲜活而坚韧的故事,让少年们深深感知到,路是星火,是希望,是这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桥梁。
在这场旅途中,少年们还看到了筑路奠基背后的艰辛。
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团队的作品《大桥》,一点一滴不懈记录着正在飞架黄河南北的“昭君黄河特大桥”,他们至今仍会隔三差五去到黄河畔,拍摄工程的尾声。浩大的工程背后是智慧与汗水,前方,则是发展与希望。而西南民族大学摄影系大四学生程淑娴团队的视频作品《大路朝天》,则是直接将戴着安全帽、行于山林间的一群筑路人作为了视频主角。他们在作品中如此书写着:“致敬所有的修路英雄,他们用生命奔赴使命。我们用影像铭记。”在这场旅途中,他还看到了道路带来的产业兴、人气旺;道路成就的求学梦、成才梦;乃至道路成就的家庭与爱情。
文章插图
一路经历,一路见证,他们踏路归来,已是更加坚韧的中国少年。
还待再出发!
新的征途,已在脚下
中国的高速公路连接了城市与乡村,连接了高原与山谷,条条大道,在网罗了神州大地之美的同时,更打通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命脉。但是,“对于这一代的年轻大学生来说,他们眼中的高速公路或许是种理所当然的存在”,作为此次短视频大赛的评委之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编辑部制片人王阳说,少年们长在高速上,他们未曾经历过往昔的艰辛。也正因如此,需要一场这样的经历,让学生们看到条条大路背后的汗水与付出,看到辉煌,看到不易,看到奇迹,也看到感动。
他甚至希望有些作品的创作者大学生,未来能够继续影视创作的道路走下去。因为一路走下来,学生们镜头之下的故事太过惊喜,何其可贵。
事实上,这场特殊的旅程,已然为少年们的人生路注入了新的澎湃力量。这亦是一次新的起点。接下来的他们,将拥有新的征程。
在南昌大学参赛者卢晓淋的眼里,高速路带来的远方“是一种远大的格局”。“高速公路把我们带往全国各地,除了能领略山水人文,还可以感受中国巨变。”她说,这份不断发展的力量,也会在旅途中内化为梦想的力量,驱使她不断前进,成为更优秀的人。
《脱贫之“路”》的创作者,西南交通大学的王威在这个六月迎来了难忘的毕业。他将《脱贫之“路”》融入到了自己的毕业设计之中。而他要继续做下去的,是用年轻人更喜欢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脱贫攻坚,让驻村干部们更懂得运用多元手段,收获关注,传递家乡好声音,探索出一条展示了脱贫攻坚成果的“传播之路”。
不仅仅是这些踏路而归的少年们,参与这场旅途的,千千万万镜头前的关注者们,也在收获了视觉的惊喜与故事的感动后,看到了一个镜头背后的,更加精彩而强大的今日中国。
在视频作品展播阶段,数十部优秀作品在红星新闻app、红星新闻视频号、新浪微博、抖音、B站等多平台进行展示,点击率超过500万人次。如今,红星新闻“少年中国行——沿着高速看中国”短视频创作大赛正式收官!
愿今日少年,鹏程万里!愿途中的你我,皆不虚此行。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王垚
【 高速公路|“少年中国行”收官!愿这场沿着高速的旅途,你我皆不虚此行】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