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死亡后或还能听到声音,临终告别要谨言慎行


 研究发现,死亡后或还能听到声音,临终告别要谨言慎行
文章图片

 研究发现,死亡后或还能听到声音,临终告别要谨言慎行
文章图片

 研究发现,死亡后或还能听到声音,临终告别要谨言慎行
文章图片

 研究发现,死亡后或还能听到声音,临终告别要谨言慎行
文章图片

 研究发现,死亡后或还能听到声音,临终告别要谨言慎行
文章图片

 研究发现,死亡后或还能听到声音,临终告别要谨言慎行
文章图片

综述对于感情格外丰富的人类来说 , 死亡是一件非常伤痛的事情 , 无论多远 , 都要赶回来见临终的亲人朋友一面 , 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告别方式 。
在面对死别的时候 , 至亲至爱的人常常难以自持、情绪崩溃 。 在这个时候 , 我们往往会劝导其节哀 , 不然死去的人会走得不安心 。
或许大家都觉得这只是对生者的劝慰 , 然而科学研究表明 , 亲人悲痛的声音可能真的会使死去的人不安心 , 因为人类在死亡后仍能感知声音 。
最后消失的器官通常在一个人生命的最后几天 , 人类的各种欲望、需求和机体机能就开始下降直至丧失 , 首先会失去饥饿和口渴的概念 , 其次发声功能开始衰退 , 无法说话或只能说简短的音节 , 然后是身体的各种感官失去作用 , 并且开始出现紧张焦虑错乱等精神问题 。
为了延长生命 , 大脑会进行相当精细的计算 , 逐渐放弃非必要的机体功能 , 最大程度减少消耗 , 将能量都用在维持生命上 。 那么最后消失的是什么呢?
真正的死亡每个人只能体验一次 , 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 人体机能已经局限于最小范围的维持 , 能够反馈给外界的信息非常有限 。 以目前的研究表明 , 在死亡时 , 人体最后失掉的功能是听觉 。
如何判定死亡最初 , 人类是通过呼吸来判断死亡 。 但是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呼吸的停顿 , 以致误以为死亡 , 甚至发生过“死人”复活的情况 , 因此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缺陷和局限性 。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 , “心死亡”成为死亡的判断标准 , 即心跳完全停止 , 血液循环和呼吸停止 。 我国目前是采用“心死亡”标准 。
而随着各种案例的出现 ,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认识到“心死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 进而出现了“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
即把大脑中具有人体生命活动中枢功能的脑干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导致功能永久性丧失的时候 , 认定为死亡 。

“脑死亡”也有很多种 , 在自然死亡的情况下 , 在身体机能并没有遭受到物理性的损害致丧失前提下 , 在死亡时甚至在死亡后的短时间内 , 人类仍能感知声音 。
一般说来 , 人在接近死亡时 , 一般最先消失的视觉 , 因为视觉提供大量且复杂的信息 , 需要人脑消耗巨大的能量 , 因此视觉最先消失 。
然后是触觉和嗅觉 , 在濒临死亡时 , 最后的能量会汇集到大脑 , 身体远端感觉神经会逐渐变得麻木迟钝 , 最后消失 。 而听觉系统距离大脑很近 , 信息传输过程短暂能耗低 , 这才能让听觉系统一直坚持到最后 。
死后人真有听觉吗?2020年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一场生命终结无意识听力测试实验 。 测试对象为那种生于死的界限极为模糊的人 , 即下一秒就可能死亡的人 。 研究人员利用脑电图来分析观察对象大脑中的反映活动 。
实验分成三组 , 第一组是健康人员 , 第二组是临终关怀清醒人员 , 第三组是临终关怀无反应的而非昏迷的人员 。 通过三组实验数据的对比 , 研究人员能够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
一般在预期自然死亡的几个小时内 , 人类都会进入无反应期 。 研究人员用装有64个电极的帽子 , 监测受测对象的大脑活动情况 。 然后给三组实验对象播放同样的一系列音调 , 然后分别记录下他们大脑在听到这些音调时的活动情况 。
结果表明 , 临终人员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 他们的大脑活动情况都与健康人员极为相似 。
这表明 , 在人类弥留之际甚至在死后极短时间内 , 他们仍然能够听到外界声音 , 只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听懂 。 由于个人情感和经历的差异 , 以及目前我们对大脑活动情况的掌握还不够细致精确 , 因此还没有较好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