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 摇摇晃晃两亿年,长大只能活一天,朝生暮死说的就是它( 三 )


蜉游的价值
蜉蝣稚虫占整个河流底栖动物的四分之一 , 是鱼群的主要食物之一 , 除了鱼类 , 还有水生甲虫、水虿、齿蛉及石蝇的稚虫也会捕食它们 。 蜉蝣除了是被捕食者也是捕食者 , 以藻类、水生植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 , 是生物链中的初级消费者 , 对整个河流生态链极其重要 。
Tips:世界水资源为13.5亿立方米 , 其中96.5%是海水 , 2.8%是淡水 , 扣除冰川和冰山后 , 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1% 。
一旦蜉蝣幼虫的数量减少会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打击 , 影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此外 , 死去的蜉蝣生物是很好的废料和鱼饵 。 现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淡水受到化学污染 , 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 , 水污染也越发受人关注 。
消除水污染不仅是要靠环境治理更要取决于对环境的检测 。 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手段 , 生物检测更加高效和直观 。 生物检测是利用水生生物在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信息来判断水体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Tips:水生昆虫是经济鱼类的食料之一 。 幼虫可应用于水质监测 。 水生昆虫化石对恢复远古时代水生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
水生昆虫是底栖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之一 , 与水环境有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 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 , 被国内外广泛应用来检测和评价水质 。 不同种类的水生昆虫因为对水的酸碱度、温度、有机质的适应能力不同分布在水域的各个阶层 。 在水域中生活的这些水生昆虫的群落结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水体的污染状况 ,
因为它们对水质污染的耐受能力各有不同 , 从而可以监测和评价水体污染情况 。 因此 , 水生昆虫已经成为水质生物检测的主力军 。 国内常见的水质指标生物是蜉蝣、石蝇、石蛾三种水生昆虫 。
Tips:石蝇稚虫生活于流动的溪流中 , 而成虫则为生活于陆地 。 触角长 , 咀嚼口器不发达;膜翅两对 , 后翅一般较前翅宽而短 , 静止时折成扇状 。
蜉蝣生物种类广泛有四节蜉科、小蜉科、蜉蝣科、花鳃蜉科、扁蜉科等等 , 不同种类的蜉游稚虫身体结构各有其特点 , 适应的环境也各有不同 。 其中四节蜉蝣是水体底栖群落的重要组成成分 , 游泳能力较强 , 多生活在流水中、静水较少适应范围广 , 多数多水体污染较为敏感是清洁种类 。
小蜉科多生活在激流中的水生植物上 , 游泳能力差 。 花鳃蜉科多生活在浅水的沙石上 , 这些蜉游生物的生境宽度较窄 , 活动范围小几乎不挪窝 , 因此是检测水体污染的不二之选 。 因为蜉蝣稚虫主要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 , 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较少 , 所以对水体的基本理化性质 。
Tips:酸碱度描述的是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 用pH来表示 。 热力学标准状况时 , pH=7的水溶液呈中性 , pH<7者显酸性 , pH>7者显碱性 。
比如说水中的溶解氧、温度、PH值、底质情况对蜉蝣生物影响较大 , 因为不同种类的蜉蝣稚虫对生活环境要求不同 , 有的喜欢溶解氧多温度高的水域 , 有的喜欢含有害物质、溶解氧低的 。 由于蜉蝣稚虫在水域中分布广泛 , 对环境敏感 , 从上世纪50年底开始被广泛应用在水体水质监测和评价中 。
结语
蜉蝣一生虽然短暂 , 但是它没有抱怨反而是干劲十足的生存、繁衍、落幕 , 尽管只有一天却办成了人类一生要做的事 , 虽朝生暮死却尽其乐也 , 人类不应当去缅怀生命的短暂而应当学习它的实干精神 , 不必哀叹时光易逝哀吾生之须臾 , 更应珍惜时间努力发光才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