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挖到一瓷器,拒20万收购上交国家,11年后专家为何上门道歉?

我国的瓷器文化由来已久,从古代至今生产了数不清的精致瓷器,这些瓷器在收藏界价值不菲,却吸引了无数人的收藏购买 。然而,在众多的瓷器中,有一种瓷器身价最高,被外界传得神乎其神,却争议颇多,它就是十多年前才被重视的元青花 。直到今天,被官方公认的元青花存量也才三百多件,随便一件元青花都价值不菲 。

老农挖到一瓷器,拒20万收购上交国家,11年后专家为何上门道歉?
文章图片
2009年,伊朗、土耳其和国内的元青花瓷器齐聚首都博物馆,引来了世人的关注 。早在东汉时期,我国的陶瓷制作技术就已成熟,西方人试图仿制中国瓷器,一直没成功,直到18世纪,德国人才成功制作瓷器,前后长达1600年之久,这也表明陶瓷工艺有多困难 。唐代、宋代时青花瓷就已生产,但并没有形成规模,在社会上也没有形成代表性 。直到元青花的出现,才打破了瓷器单色的历史 。不过因生产青花瓷的原料“苏麻离青”需要从波斯进口,烧制的青花瓷也多出口到伊朗、土耳其等地,剩下的就是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使用,因此民间并不知有元青花,大家都认为是明朝产物 。

老农挖到一瓷器,拒20万收购上交国家,11年后专家为何上门道歉?
文章图片
【老农挖到一瓷器,拒20万收购上交国家,11年后专家为何上门道歉?】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霍布逊参加一个展览会时,发现了一对青花双耳大瓶,在他看来,这应该是明朝生产的青花瓷 。这对瓷瓶色彩浓艳,且光彩夺目,不同角度都能感受其美感,如同水墨画一样 。霍布逊是大英博物馆东方艺术部主任,他凭着自己的特权身份,提出要面对面观赏这个青花瓷 。然而,瓶颈处的文字让他吃了一惊,其文字表述的时间为“至正十一年”,熟悉中国历史的霍布逊,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它是元朝代号 。霍布逊下意识将其认为是伪造之物,而收藏界造假实在是太正常了,因此他很快就平复了心情 。不过因这对青花瓷瓶太过于精美,上面的龙腾图形更是威严醒目,他还是决定鉴定其真假 。
霍布逊利用各种鉴定方法进行鉴定,发现它确实是一件真品,但既然是真品,为何明代才流行的青花瓷,却写着“至正十一年”?霍布逊认为,会不会在明朝前,中国就已存在优等青花瓷?随即,四年后,他在搜集了大量资料后,发表了轰动性的论文《明代以前的青花瓷器:一对元代纪年瓷瓶》,引来了欧美学术界的讨论,此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中,对这一消息并不关心 。

老农挖到一瓷器,拒20万收购上交国家,11年后专家为何上门道歉?
文章图片
1950年,美专家约翰波普对土耳其、伊朗的古青花瓷研究,发现它们和“青花双耳大瓶”取样物一致,随即提出了“14世纪青花瓷器”理论,认为中国元朝就已有青花瓷,且伊朗、土耳其的青花瓷是元朝时从中国传过去的 。至于中国为何没有“元青花”的记载,他认为因元朝存世时间短,生产的青花瓷相对更少 。再加上元青花色泽艳丽、瓶器粗犷,和汉人的温文尔雅身份不符,对其不太喜欢 。同时,明朝君王好大喜功,为了宣传自己的功绩,也有可能将青花瓷技术宣传为明朝的成就 。
不过关于“元青花”的信息,并没有第一时间传到国内,等到中国学术界了解时已是70年代后期 。曾是“元大都”的北京,70年代的一次考古发现中,发掘出了青花瓷,证实元青花是真实存在的 。至于为何后世看不到“元青花”,一个是产量较少,一个是大量出口,还有就是明朝统治者对前朝文化进行了一次洗劫,从而导致“元青花”毁于这场劫难中 。以至于民国成立后,从接管的故宫博物馆中,也没有发现半点元青花的身影 。然而,20世纪90年代末,新疆一老农捡到的一件旷世奇宝捐赠国家后,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荣誉和奖励,甚至还气出病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1970年北京旧鼓楼大街考古发现了元大都遗址,在这其中发现了多个元青花 。不过因国内的元青花存世非常少,每一件都弥足珍贵,即便已经烂掉也会拼接好 。而此次的考古中,就出土了一件破损严重的元青花,经过统计,发现这个瓷器碎成了四十八小块,后来由蒋道银专家耗费了十三个月才将其拼接成功 。
这个元青花就是元青花凤首扁壶,至于为何叫这个名字,还因它的壶口有凤首图案,其意境比较高雅,有种凤凰遨游在牡丹花丛中的感觉,该文物的历史价值颇高,也因此成为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 。但专家研究认为,此件是“鸾”,应该是雌尊,意味还有一个“凤”,对应的是雄尊才对,那么另一件文物在哪里呢?然而,谁也没有意料到,雄尊竟然会在新疆地区发现,这两地距离遥远,而雄尊能够被发现其实要感谢农民马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