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理解「倍速」
文章插图
导读:倍速观看,正在重新定义内容。
文 | 韩思琪
倍速观看的按键被发明,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只是,最近这一话题再次被提及,还是因为与“这届年轻人xxx”的热门议题绑定了。还因为据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8.2%的网络视频用户不按原速观看视频节目,00后群体近4成选择倍速观看方式。”这组数据最终落点,落在了这样一句质问上:“这些倍速看视频的年轻人到底在赶什么?”
文章插图
倍速时代,我们在“赶”什么?
“到底在赶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不只是提给年轻人的,或者说,是否选择倍速播放,并不以年龄为区分的标准。正如有网友说的,“不止零零后开倍速,零零后的老父亲也在寻找倍速按钮。”与其说这是一个代际问题,不如说这是一个技术赋权下的观看文化问题。
网络上流行的看剧速度图谱是这样的:美剧正常1倍速播放,英剧有时需要放慢到0.75倍速,韩剧1.25倍速是刚好的节奏,而国产剧通常需要2倍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按照国产剧制作方起承转“这届观众不行”的论调,倍速播放、甚至是“X分钟看完XXX”的解说,常常被当做是这届观众耐心不足、观影习惯碎片化、心理浮躁的“罪证”。但果真如此吗?
首先,倍速≠快速播放,毕竟还有用0.75倍速观看的。不能完全一概而论,认为倍速播放就是耐心不足。当然,对于国产剧来说这个倍速播放多数是用来快进的。“赶”这一字往往对应的是“拖”,一方赶、一方拖,观看方“赶”的是制作方完成作品时的“拖”的节奏,这场制作与观看的“推拉大战”最终变成了进度条上的倍速切换。
与其质问观众在赶什么?不如先问问制作方在拖什么?一位观众在评论区这样的回答选择倍速播放原因,将原因直指剧情的拖沓注水:
“节奏拖沓,情节冗长,内容乏味,台词寡淡,5集能说完的事灌水到8集算良心,灌到10集属于常态,灌到12集也不是没有,一集剧原速播放,去上个厕所再回来,剧情还能接的上,根本用不着倒回去,倍速放也一样。甚至还有些剧,你看了一集之后跳一集,去看后集,剧情依然能接的上。剧情进度如此慢,还有脸问大家为何倍速看?”
最表层的原因即是如上述,剧情注水、叙事节奏拖沓,即便剧集的时长在增加但故事却不是向前推进的,换言之没有有效的、充分的信息量,此时倍速键被当做快进键使用。或是单集内叙事节奏慢,慢镜头叠空镜头、MV里插故事、ppt式拍剧的制拍过程,让观众觉得1.5或2倍速才应是正常的播放节奏。
文章插图
86版《西游记》只有25集,但却给人感觉有七八十集,因为故事讲得十分紧凑,每个小故事都垒得严严实实。《武林外传》有81集,《甄嬛传》有76集,尽管许多观众多次、反复观看,却也不会让人想开倍速。
所以说,倍速时代“赶”的是什么呢?“赶”的是被稀释的剧情,被放慢了的节奏,被磨掉的耐心。当然,短视频与“X分钟看完xxx”的解说,是另一种注意力分散时代的内容取向问题,不宜与倍速观看合并同类项。
倍速,本身变为一种观看内容
此前动辄70集的长篇巨制,或是制作不够精良的剧集常有此问题。对此,网友有一句形象的形容:“给观众喂屎,还要人家细嚼慢咽”。毕竟,相较于2小时的电影而言,网剧电视剧的内核仍是故事——以风格和表现方式见长的电影,可以拥有不好好讲完一个故事的“豁免权”。但对24集甚至更长的剧集来说,即便有电影质感、审美在线的美术风格和服化道,也是雕琢的加分项,而必答题仍是讲一个好故事,讲好一个故事。
当然,这类原因里还有一类特殊情况,如以韩剧“请回答”系列为代表的慢奇观。
文章插图
【 xxx|理解「倍速」】说到倍速播放,我们总是说媒介赋权让网络时代的观众拥有了看什么、怎么看、如何看的权利。这个“怎么”和“如何”,不仅仅是指播放的速度。同时,不同的速度就如同为同一个作品提供了几个不同的版本,尽管故事相同,但因为节奏不同1.0版本、1.5版本与2.0版本,因节奏差异观众看到的内容也有不同。
推荐阅读
- 王牌部队:高粱的两次放水行为可以理解,但顾一野的惨败是耻辱
- 大丰助力虎年央视春晚,首次打造「720°穹顶」空间
- 《水门桥》参加北京春晚,易烊千玺缺席可以理解,陈凯歌为何缺席
- 「人气男星」替补金宣虎加入《两天一夜》PD认证:呆傻有活力
- 闪光的乐队:《小白马》赢了可以理解,《下一个》为什么会输?
- 周兴哲做早餐给李沐吃 为女友亲下厨「赵岱新最爱这道」
- 这群漂泊异乡的普通人,在自由定义「活法」
- 「沈马 CP」拯救你的不开心,《麻花特开心》为客厅文化添砖加瓦
- 《单身》男星告白「真的喜欢上宋智雅」:她让我坠入爱河
- 「不同凡响」的《WWE 2K22》请来制霸空中的超级巨星Rey Mysterio担任封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