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印度南部的“一妻多夫制”家庭,对于女性来说,是种怎样的体验?( 二 )


再简单点来说 , 女性只要能生孩子就够了 , 其他的作用并不重要 。 而且引入了童婚制度 , 女孩子九岁 , 十岁就会被嫁出去 。 《摩奴法典》中规定 , 女子的结婚年龄是男子的三分之一 。 所以 , 一个二十岁的男人 , 他妻子的年龄 , 理论上只有6岁 。
此外女性社会地位被不断打压 , 甚至污名化 。 比如前面提到的《摩诃婆罗多》 , 里面就把女性描述为锋利的刀刃 , 毒药 , 毒蛇 , 火焰等 。
《歌者奥义书》 , 《大林奥义书》在内的各种典籍 , 更是对女性进行了不断的洗脑 , 奴化教育 。 包括常见的寡妇殉葬习俗也顺势出现 。 比如印度电影《帕德玛瓦蒂王后》中 , 就有着战败后 , 帕德玛瓦蒂带着全程女性遵从习俗自焚的场景 。
在这种大背景下 , 溺婴现象就十分常见 , 许多女婴刚生下来就被溺死 。 当然 , 这也是自讨苦吃 , 在女性人口不断下降的情况下 , 讨不到老婆的底层群众 , 就只能出现一妻多夫制了 。
所以 , 总的来说 , 一妻多夫制的诞生土壤 , 跟它的历史背景 , 文化传承 , 还有经济基础是分不开关系的 。
二 , 类型而说完了来源 , 还有类型 。 一妻多夫制并不是单纯的一女多男 。 有2种类型 。 第一种就是带有血缘关系的共婚 。 比如一家族有五个兄弟 , 大哥娶了老婆后 , 接下去的兄弟也是同样把大嫂当自己的妻子 。
这种比较常见于西藏的门巴族 , 少部分藏族 , 珞巴族等 。 在昌都 , 丁青那一带 。 原因很简单 , 一句西藏俗语可以概况 , 那就是一家分开 , 乞丐一堆 。 而同一个妻子就可以不分家 , 不分田 , 不分牲畜 。 还拥有牢靠的劳动力 。
第二种则是朋友共妻 , 这种就不是住在一个屋檐下了 。 孩子也轮流归相应的父亲 。 或者由母亲来制定 。
三 , 例子和真实写照而在印度 , 比较有名的 , 或者受过采访 , 有据可查的一妻多夫制家庭 , 还得是印度德拉敦附近村庄的拉乔·弗玛家庭 。 我们也可以通过拉乔的家庭情况 , 来看看真实的生活情况 。
拉乔在17岁的时候 , 嫁给了32岁的丈夫古杜(一说是老四 , 也有说是老大) 。 其他的几位丈夫年龄分别为28岁 , 26岁 , 19岁 , 最小的在18岁就娶了拉乔 。
而拉乔所在的村里 , 一妻多夫相当常见 , 而且拉乔的妈妈也是一妻三夫 , 这是拉乔接受包办婚姻的一个重要原因 。 而日常生活是这样的 , 平时拉乔在家中操持家务和照料孩子(并不确定是哪位的 , 但一视同仁) 。 而五兄弟则去德拉敦工作 。
而大家最关心的过夜问题 , 首先 , 家里没有床(贫穷是根本原因之一) 。 所以会在地板上铺上很多毯子 , 兄弟们之间却也没有纷争或者所谓的嫉妒心 。 采取了轮流的形式 。 拉乔表示她一开始觉得别扭 , 但后来也一视同仁了 , 甚至觉得自己获得了更多的爱 。 (当事人想法 , 不代表我的意见和相同家庭的意见) 。
实际上 , 也有反面例子 。 CNN曾报道过 , 同样的高原村子里 , 四十多岁的阿玛尔(Amar)和昆丹(Kundan)兄弟 。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老婆英迪拉(Indira) 。
不同于拉乔的其乐融融 , 俩兄弟因为英迪拉的过夜问题常有纷争 , 而且也会因为今天谁少干了家务 , 没去工作而争吵不休 。 生的两男一女也同样不知道具体父亲是哪位 。
然而 , 大儿子索赫那(Sohna)则表示和弟弟商量好了 , 长大也要一妻多夫 。 女儿桑尼塔(Sunita)却表示 , 一个丈夫就够了 。 但是被追问到 , 如果父母要求嫁给多个男人呢?桑尼塔则迟疑了一会表示 , 她可以放弃私欲 , 不会让爸妈和哥哥们名声蒙羞 。
事实上 , 每个一妻多夫的家庭的生活都不一样 , 这取决于地区 , 也取决于氛围 。 包括孩子的称呼 , 男尊女卑还是女尊男卑或者男女平等的家庭关系 , 工作分配关系等等 。
四 , 误区与尾声但是 , 也要澄清一个误区 , 少部分女性觉得 , 这种模式对女性十分友好 。 所有人宠着自己 , 就跟蚂蚁里的蚁后 , 蜜蜂里面的蜂后一样地位崇高 。
实际上 , 我们要排除豢养面首的那种理想情况 。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 就跟之前的民国热 , 魏晋南北朝热一样 , 很多人都觉得穿越回民国 , 自己会是大权在握的军阀 , 是神采飞扬的上流人士 , 是留学回国 , 纸醉金迷的豪门千金 。 实际上 , 你更可能是被卖儿卖女的底层群众 , 是随时挨枪子的无辜百姓 。
正如印度描绘一妻多夫制的电影《没有女人的国家》中的场景一样 , 夜间你要被轮流施暴 , 周末两天甚至还要被公公占有 。 平时得做牛做马 , 去劳动 。 这只是一层蒙着合法外衣的轮流犯法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