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57年11月 , 苏联宣布将一只狗顺利送进了太空 , 瞬间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 。
这只名叫“莱卡”的小狗如今已经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生物 。
四年后 , 1961年4月12日 , 同样来自苏联的年仅27岁的加加林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太空人” , 他搭乘着苏联宇宙飞船完成了太空遨游的壮举 , 迈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一步 。
为什么是莱卡?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 , 太空竞赛进入美苏军备竞赛的范畴 , 这也成为了莱卡在短时间内被送入太空的政治背景 。
在苏联的竞争对手美国计划将猴子送入太空后 , 苏联航天局迫切地想要将打开局面 , 占据太空竞争中的有利位置 。
苏联航天局的工作人员们将目光投向了流浪狗 。 他们甄选的标准是:体型较小、年龄在1-4周岁、体重在10公斤以下的雌性杂交流浪狗 , 而这些标准莱卡都符合 , 因此它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工作人员的视野 。
苏联科学家认为 , 犬类是被人类最早驯服的动物 , 人类驯养狗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4万年前 。 长达数万年的驯化史保证了工作人员们可以在短时间对这些狗进行训练 , 最终达到活着进入太空的标准 。
值得一提的是 , 迫于上层的压力 , 莱卡在进行了三周的轨道飞行训练后就被送上了太空 , 而据当时的航天局工程师回忆 , 当时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要求在一个月内必须将一只狗送进太空 。
同时 , 莱卡是一只被苏联航天局工程师们收留的流浪狗 , 苏联专家认为 , 流浪狗适应环境的能力相较于家养的宠物狗而言更强 , 能更早适应太空训练 。
此外 , 在训练人员们看来 , 雌性犬还有着雄性犬无法比拟的生理优势 , 那就是在撒尿时不用抬腿 , 这也方便了训练员们对其进行固定 , 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 之所以选择杂交的流浪狗 , 则是因为这些混血犬能规避掉很多纯种犬的显性疾病 , 这将极大地提升实验的成功性 。
当然 , 将狗送入太空是为了给将人送入太空做铺垫 , 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收集数据 , 为以后的载人航天技术打好基础 。
因此 , 苏联科学家们会选择狗作为人类的替代品 。 犬类在动物中有着极高的智商 , 数据显示 , 莱卡这只3岁的混种犬的智力水平相当于4岁左右的人类孩子 。 同时 , 狗某些生理性征水平和人类不相上下 , 甚至优于人类 。
犬类拥有比人类更强大的嗅觉和听觉功能 , 被驯化后可以和人类保持相同的作息规律 , 同时有着不亚于人类的运动能力 。 因此 , 选择犬类进入太空很有科研意义 , 获取的数据也会更加有利于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
因此 , 这只雪橇犬与小型萨摩耶杂交的流浪狗莱卡 , 在通过短期的太空实验后最终成为了最优的选择 。
太空中的动物?
将动物送入太空 , 在上世纪50年代已经成为了载人航天项目启动前的必要流程 。
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被送入太空的动物是一种昆虫 , 这种名叫“果蝇”的小型昆虫在20世纪40年代被美国送到了太空边界 , 而这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高纬度地区对于不同动物辐射作用的差异 。
太空动物实验在此之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 昆虫类动物、飞禽类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活的动物相继被送出地球 , 拥有太空发射技术的国家如美国、苏联、法国等开始在太空中开展了大规模的动物实验 。
1949年6月14日 , 一只和人类一样同为哺乳动物的猴子被美国人送入了太空边界 , 他们对外宣称是在为载人航天工程做准备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这野兽真可怜!常被黄鼬咬断脖子,豹叼它喂幼崽,猞猁靠它过日子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