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 意大利海域出现“僵尸鲨鱼”,既没皮肤也没牙齿,长相很怪异( 二 )


还有研究人员提出了另一种观点 , 认为这只黑嘴猫鲨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 导致体内的色素沉淀能力降低 , 从而体表的颜色与其他黑嘴猫鲨不同 。 对于以上两种推测 , 大部分研究人员第一种推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 因为尸体鉴定结果显示它体表的皮肤组织是逐渐褪去的 , 而不是一出生就已经存在缺失情况 。
气候变暖还导致了哪些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如果黑嘴猫鲨的死亡真的与气候变暖有关 , 那么人类恐怕要背多一条罪名了 。 而在这次发现之前 , 科学家已经在自然界中发现了许多气候变暖而导致的海洋生物死亡事件 , 其中最典型、最明显的现象就是珊瑚白化 。 所谓的珊瑚白化 , 指的是珊瑚的颜色变白 。 珊瑚本来的颜色就是白色的 , 它之所以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 , 是因为其体内存在共生海藻 。
这些共生海藻与珊瑚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 , 海藻利用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能量 , 珊瑚吸引其他海洋生物为海藻提供养分 。 如果共生海藻离开或死亡后 , 珊瑚就会重新变回白色 , 最后会因为失去营养供应而死亡 。 目前已经有科学研究表明 , 气候变暖也会导致海水平均温度升高 , 致使共生海藻大量死亡 。
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共生海藻 , 越来越多珊瑚暴露出了原始的颜色 , 并且在长期失去营养供应的情况下走向死亡 。 有数据调查显示 , 从1998年开始 , 气候变暖已经导致全球大约16%的珊瑚发生白化现象 , 许多原本丰富多彩的珊瑚丛如今已经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 珊瑚白化不仅仅导致珊瑚的大量死亡 , 以珊瑚丛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也会崩溃 , 导致大量生物死亡 。
50万海底生物集体死亡又是怎么回事?
除了珊瑚白化之外 , 有些海岸上偶尔会发生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的事件 。 前几年有国外媒体报道 , 新西兰某个海滩上出现了大量青口贝死亡的情况 , 数量多达50万只 。 青口贝常年生活在潮间带或浅海的海底区域 , 为什么会大量出现在新西兰的海岸上 , 而且全都死亡了呢?新西兰当地政府接收到信息后立即派专业调查人员前往现场调查 , 场面让人瞠目咋舌 。
根据调查人员的描述 , 他们所看到的海滩上都被密密麻麻的青口贝给覆盖住了 。 经过确认 , 所有的青口贝都已经死亡 , 为了进一步确定导致青口贝死亡的原因 , 调查人员取了样本并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 。 鉴定结果显示 , 青口贝外表和体内并没有出现有害化学物质 , 这说明它们的死因并不是化学污染 。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口贝大量死亡呢?新西兰的海洋生物学家认为 , 它们的死亡与气候变暖有关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 海洋作为比热容较大的区域 , 对热量的吸收也比陆地多 , 因此海洋的气温也跟随着上升 。 对于我们来说 , 海洋环境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但对于进化速度更缓慢的海洋生物来说 , 海洋环境的变化是“猝不及防”的 。
因此许多海洋生物因为不适应环境变化而死亡 , 在一个存在强耦合性的群体中 , 个体的死亡往往会引起大规模的死亡 , 新西兰50万只青口贝死亡的背后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
如何解决气候变暖造成的生物灭亡问题?
气候变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 但许多国家陷入经济发展的困局中 , 忽视气候变暖的难题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 当自己国家出现明显的气候导致的负面影响后 , 才会重视这一气候问题 。 实际上人类目前的状态和温水煮青蛙很相似 , 气候变暖就像那锅温水 , 人类就是其中的青蛙 , 我们明明知道气候在慢慢恶化 , 但我们却不以为然 。
从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 , 这种困局必须要破除 , 否则人类在地球上没有遥远的未来 。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应对气候变暖导致的生物死亡问题呢?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如何阻止气候变暖进一步恶化 。 这方面的措施和途径其实有很多 , 而且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带头在减排、植树造林上有所行动了 。
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是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的结果 , 因此未来人类要逐渐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 走上发展新能源的道路 。 在转换能源格局的同时 , 各国需要作出减排的承诺 , 将减排具体化、实例化 , 而不只是空喊一句口号 。
实际上还有一种方法是最经济、最实惠的 , 那就是多种树 。 树林一方面可以调节气候 , 一方面可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 而且成本并不高 , 几乎是百利而无一害 , 因此各国应该考虑在植物造林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