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 世界各国舱外航天服有什么不同?( 二 )


中、俄式舱外航天服穿脱方法 (来源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早期的美式舱外航天服穿脱方法:先穿下半身 , 再套上半身(来源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美国EMU型舱外航天服可以承受最长8个小时的任务时间 , 工作压力约为30千帕;俄罗斯“海鹰—M型”舱外航天服可以承受最长7个小时的任务时间 , 工作压力约为 40千帕;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则可以承受最长8个小时的任务时间 。 较低的工作压力可以使航天员的活动更为灵活 , 从而可能影响航天员能够完成的任务种类 。
神舟十二号飞船(王泗江/摄)
在这里插播一下:现在的航天服有尿液收集装置 , 但早期可没有 。 当时美国一位航天员在快要发射时 , 突然想上厕所 , 可他所穿的航天服穿起来比较麻烦 , 按程序穿的话得几个小时 。 发射时间不等人 , 最后他只好直接尿在了航天服里 , 度过了一段极其不愉快的时光 。 因为这件事 , 美国后来研制出了尿不湿 , 当时主要用在航天服上 , 后来慢慢走向民用 , 成为小孩用的尿不湿 。
世界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几十年里 , 美俄两国均经历了舱内航天服、舱内外航天服结合 , 再到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分开的发展路线 。 中国起步虽晚 , 但稳步发展;虽仍有差距 , 但迎难而上 , 相信我们未来一定会越走越远!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参考:
[1
肖志军 管春磊 李潭秋. 俄美航天服回顾与展望[J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11(06):460-466.
[2
中国科普博览——《美俄“外套”各有千秋》
[3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太空出舱
[4
报飞天科普周刊——《舱外航天服 , 把“飞船”穿在身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