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 全员疯批的犯罪剧,连刷10集不过瘾( 二 )


当然 , 韦医生解释说 , 自己只是用凶手的眼睛去看问题 , 以便更了解凶手 , 进而破案 。 他的话可信吗?如果他不是凶手 , 那凶手会是谁?
为了调查这一案件 , 各方专家汇集在了一起 。 他们分别是 , 心理医生韦睿杰 , 笔迹专家兼犯罪心理学专家朱玑 , 在重案组待过的游雁星 , 法医人类学家方菀芊 , 以及一心想破案升职的警察江政勋 。 巧了 , 朱玑和叶俊峰长得一模一样 。 难道他们是双胞胎?不 , 朱玑只是叶俊峰的一个人格 。 也就是说 , 叶俊峰患有精神分裂症 。
02《刑侦日记》又名《解离日记》 。 解离 , 说的就是精神分裂 。 精神分裂 , 又名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 剧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 , 不止叶俊峰一个人 。 17年前 , 杨碧芯在一重邪恶人格的驱使下 , 在汤里下药 。 准备毒死女儿叶朗晴和儿子叶俊峰 , 然后自杀 。 关键时刻 , 叶俊峰衍生出第二人格朱玑来保护自己 。 自此 , 凡是叶俊峰解决不了的事 , 朱玑就会出来帮他解决 。 他们一个用左手 , 一个用右手 , 一个是卧底 , 一个是笔迹专家 , 一个感性 , 一个理性 。 当然 , 有身体主导权的 , 还是叶俊峰 。
下毒未遂后 , 杨碧芯消失不见 , 叶朗晴被收养 。 17年后 , 杨碧芯归来 , 一心想和女儿相认 。 虽然17年过去了 , 但杨碧芯依然在多重人格中间不断切换着 。 时而 , 她显露出恶毒狠绝 , 仿佛随时都可能杀人 。 时而 , 她又只是一个想要保护女儿的普通母亲 。
需要说明的是 , 当副人格出来后 , 主人格就会陷入沉睡 。 反之亦然 。 也就是说 , 这个人格做的事 , 那个人格根本就不知道 。 如此一来 , 案件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 因为凶手或许是精神分裂者的一个人格 。 而这个精神分裂者的主人格却不知道自己是凶手 。
整部剧里有精神病的 , 不止杨碧芯和叶俊峰 , 叶朗晴 , 患有余光恐惧症 。 有社交恐惧 , 害怕与人交往 , 发病时总是蜷缩在一角 。 刑侦专家聂山 , 患有躁郁症 , 也就是双相障碍 。 躁狂发作时 , 情绪高涨 , 抑郁发作时 , 情绪低落 , 两种状态反复交替 。 就连出镜没几分钟的警官 , 也患有违拗症 。 对他人的要求或指令做出无效抵抗 。
看到了吗?刑侦破案只是这部剧的外壳 。 对精神疾病的关注才是这部剧的重中之重 。 这些病都是怎么来的呢?大多和童年创伤有关 。
比如叶俊峰的精神分裂 , 是母亲(自己最信赖的人)想要伤害自己而产生的 。 比如韦医生的偏激极端 , 是从小被母亲肆意贬低辱骂造成的 。 比如游雁星的信任无能 , 是因为小时候被父亲栽赃藏毒 , 因而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 。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 , 他们没有被本该最爱自己的人深深伤害过 。 可能 , 他们就不会变成如今的模样 。
03事实上 , 《刑侦日记》并不完美 。 要说缺点 , 它给影妹最大的感觉是乱 。 案件乱 。 一边讲爆炸案 , 一边讲杀人案 。 两宗案子牵扯到的角色不同 , 却非要混到一起去讲 。 以致于观众不得不跟随剧情在两宗性质不同的案件中跳来跳去 。 最新更新的几集 , 更是绝口不提爆炸案 , 一堆疑问就那么悬着 。
线索乱 。 好的悬疑剧 , 一边挖坑一边填坑 。 《刑侦日记》呢?只顾挖坑 , 不管填坑 。 爆炸案 , 几乎处处是疑点 。 至于莫希欣 , 更是从第一集就是谜一样的角色 。 她不仅和所有有嫌疑的人都有关系 , 还和替她死的人有莫大关系 。 结果呢?直到第10集演完了 , 关于莫希欣的众多疑点 , 没有一个得到解答 。 烟雾弹也是一个道理 。
爆炸案 , 一直把嫌疑往江政勋身上引 。 杀人案 , 一直把嫌疑往韦医生身上引 。
一个角色 , 当一两集的烟雾弹就够了 。 如果从头到尾都有重大嫌疑 , 不管最后凶手是不是他 , 观众都难免会感到失望 。 比如韦医生 。 如果凶手是他 , 那也太没悬念了 。 观众都知道凶手是谁了 , 却不得不看着凶手把主角们耍得团团转 。 如果凶手不是他 , 前期这么多集的铺垫是不是太刻意了?(第八集和第九集凶手自爆了 , 猜猜他是谁 。 )
人物感情乱 。 前面说了 , 这部剧的主角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 偏偏 , 编剧给不同的人格都安排了感情戏 。 于是 , 叶俊峰喜欢方菀芊 , 朱玑喜欢游雁星 , 江政勋也喜欢游雁星 。 游雁星呢 , 一直都忘不掉朱玑 。 这还不包括叶俊峰和江政勋都和莫希欣有一腿 。 这更不包括叶朗晴喜欢韦医生 , 而韦医生可能是想杀她的凶手 。
大概 , 只有杨碧芯一心一意当精神病人 。 大概 , 只有观众一心一意想尽快破案 。 当然 ,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 但就今年上半年的港剧来说 , 这部已经是最好看的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