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疗法 提升慢病毒载体的生产制造工艺,「深研生物」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降本增效”


作为代表性的免疫疗法 , 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在遗传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中 , 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 被认为是治疗癌症、预防癌症复发的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但时至今日 , 细胞治疗药物的生产制备仍然非常依赖人工 , 生产过程和工艺复杂多变、价格高昂 。
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的马墨(自动化硕士)和薛博夫(生物学博士)看到了这个痛点 , 在2014年成立深圳市深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研生物”) , 通过计算机、电子、自动化、材料、化工等多学科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 , 研发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和工艺 , 推出三个产品:全封闭自动化细胞处理系统、EuLV?基于稳定细胞系的慢病毒载体生产系统、EuBioX 全自动细胞筛选系统 , 主要客户是做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药企 , 目前处于测试试用阶段 。
“在生物实验中 , 一个生物学博士可能有80%的时间都用来‘移液’ , 即把不同的液体移到不同的地方 , 只有20%的时间用来思考实验设计 。 我们希望能用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去帮助科研人员完成‘移液’这种重复性工作 。 ”深研生物联合创始人马墨告诉36氪 , 如果能实现细胞治疗产品的全封闭自动化生产 , 不仅可以降低污染与交叉污染的风险 , 还可以提高细胞产品的生产效率 , 增加产品临床和商业生产的成功率 , 同时降低GMP生产车间建设和运行的成本 , 从而降低细胞制备的成本 。
根据深研生物的介绍 , 他们自主研发的全封闭自动化细胞处理系统CellSep PRO , 能配合不同的细胞处理工艺程序和一次性的无菌管路 , 实现PBMC分离、细胞浓缩洗涤、慢病毒离心转导、细胞分装等细胞生产工艺 。
除了CellSep PRO , 深研生物现在主推EuLV?基于稳定细胞系的慢病毒载体生产系统 , 瞄准国际客户 , 正在与国际客户洽谈 。 马墨表示 , 慢病毒载体(LVV)是使用第二广泛的载体 , 在体外基因治疗中是使用第一广泛的载体 。 2020年 , LVV的全球市场规模达到3.68亿美元 , 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2% , 预计到2027年 , 市场规模可达十亿美元级别 。
虽然前景可观 , 但LVV还面临难以大规模生产的世界性难题 。 马墨提到 , 临床级别的慢病毒载体基本上都是通过瞬时转染293T细胞的方法生产 , 这种方法工艺复杂、产量较低、质量不稳定、工艺难以放大、综合成本较高 , “占据细胞治疗生产成本的20%-30% , 占据基因治疗生产成本的50%以上”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深研生物深度优化了基因编辑、分子开关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 设计并实现了独有的高通量细胞自动化筛选工作站 , 并结合大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等技术 , 研发出基于稳定细胞系的EuLV慢病毒载体生产系统 。
深研生物称 , 该系统使用可诱导稳定生产细胞系 , 通过高细胞密度悬浮培养 , 在化学成分限定培养基(CDM)中生产慢病毒载体 , 不再需要进行质粒转染 , 最终可以把慢病毒载体的现有生产效率提高100倍 , 把生产成本降低80%以上 , 并提高慢病毒载体的质量、增强稳定性、减少批间差 。
“不是没有人知道这个技术 , 是没有人能做出来 , ”马墨提到 , 有60%以上的药企客户都尝试过自己开发类似的慢病毒载体生产系统 , 但过去20年来一直没有真正的突破 。 在全球范围内 , 只有5家外国公司在探索与深研生物类似的慢病毒载体生产系统 。 与同行相比 , 深研生物的EuLV系统病毒原液表达量最高(达8E8TU/ml) , 上下游工艺成熟度最高 , 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
【基因疗法|提升慢病毒载体的生产制造工艺,「深研生物」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降本增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测算 , 2021年至2023年 , 中国免疫治疗产品市场规模将由13亿增至102亿人民币 ,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1.5% , 随着更多细胞免疫治疗产品获批 , 预计2030年免疫治疗产品规模将达584亿人民币 , 2023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8.3% 。 终端产品的增长 , 会带动对上游慢病毒载体服务及自动化生产方案的需求 。
虽然前景可观 , 但在深研生物成立时的2014年 , 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细胞治疗”是怎么一回事儿 , 加上“魏则西事件”引起很多人对肿瘤免疫疗法的质疑 , 导致深研生物在市场推广方面遇到不少困境 。 目前 , 深研生物正在推广慢病毒生产系统 , 并销售细胞制备的自动化装备 。
目前 , 深研生物已完成A轮融资 。 根据公开数据 , 除了马墨和薛博夫两位联合创始人以外 , 该公司股东包括大疆创新、源创力清源基金、小明投资、某国际知名产业投资方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