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学习六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篇( 二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的 。循环经济可以使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在高资源消耗的前提下实现的,继续维持这种增长模式,将受到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膨胀和经济快速增长,现有土地资源开发已近极限,水、电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环境污染特别是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 。为此,我们决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对经济增长设定“四个下降”(即单位产出的土地、能源、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四个方面指标逐步下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硬约束 。尽快建立科学的“绿色GDP”指标核算体系,并把它作为主要宏观调控指标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推广清洁生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节约型城市 。严格控制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提高淡水综合利用率,降低平均能源消耗水平 。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和污水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率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特别是水环境和大气污染治理 。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建设知识经济的 。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发展知识经济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过去25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 。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32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5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5%,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1/5强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发展知识经济对于合理开发人力资源、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克服资源约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今后将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大力发展知识经济,通过“三个提高”(即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研究开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全要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三个指标明显提高)来推进可持续、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提升人力资本,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使人力资本积累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二、建设和谐,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