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学习六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篇( 三 )


经济特区建立25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集中表现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和尖锐;城市社会管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人口急剧膨胀,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等 。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和谐”的有效途径 。
建设充满活力的 。真正的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死水一潭、沉闷呆板的社会,而必然是一个百舸争流、充满活力的社会 。充满活力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源泉和基本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改革开放催生的新兴城市,到处充满朝气和活力 。社会经济生活的竞争氛围浓、人们的竞争意识强;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移民”文化特征十分明显,“追梦”的激情十分强烈,不仅敢于创新,而且善于创新 。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并努力保持和强化这些优势,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打造“活力” 。为此,我们要更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知识和人才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使成为各种人才施展聪明才智的大舞台;大力倡导竞争,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引入竞争机制,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态势;积极鼓励创新,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创新环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会各个领域焕发勃勃生机,把建设成为创业者的乐园 。
建设公平正义的 。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从的实际来看,随着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原则在总体上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和体现,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改革发展的成果尚未让不同阶层的市民公平公正地共享等 。这些问题不解决,建设和谐将成为一句空话 。为此,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就业问题,确保户籍人口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同富裕工程”,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加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重点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加快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积极从法律、制度、政策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切实保障全体市民都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