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与沫读后感

沙与沫读后感(一)
对比《先知》中的直面人生,《沙与沫》就显得较为含蓄,但它句句箴言,字字珠玑,表面凌乱的文辞蕴涵着难以言状的深意 。这也是许多读者挚爱《沙与沫》的重要原因 。
“一粒沙子就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就是一粒沙子,现在再让我们沉默下去吧 。”
“我在埃及的沙土上躺了很久,沉默着而忘却了季节,然后太阳把生命给了我,我起来在尼罗河岸上行走 。”
如此抽象的意境,更具有诗的韵味,品味愈久,回味愈浓 。
当然,文中出现更多的还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 。
“求上帝喂养那些穷奢极欲的人吧!”
“一个伟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
纪伯伦在沙与沫的世界中将他的思想的大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求”一句一反常态,改抨击为怜悯,使得追名逐利之人霎时变得渺不可及,也极好的反映了纪伯伦晚年顺从自然的豁达情怀 。一个“求”字意境深远——就连上帝都鄙视痛恨的小人,却博得了智者的同情,纪伯伦的胸襟是何等宽阔!而“一”一句更是精彩中的完美:什么样才算是伟人?血染沙场,为国捐躯的是伟人;建功立业,强国富民的是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是伟人 。然而,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人格特质,那就是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或许他们面对的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困境,是国破家残、民不聊生的现状,是世浊我清、众醉我醒的痛楚 。可是伟人从来没有看见自己流血的心,而是用另一颗心把做人的最高境界现实地演绎出来 。
缥缈却可见,虚幻却真实 。大自然的美学艺术就是光阴流转,日月轮回,就是凯库勒梦中巨蟒首尾相接的的经典时刻 。

沙与沫读后感(二)
“我们所有的词语,不过是思想筵席上散落下的碎食屑 。”纪伯伦曾这么说过 。这部《沙与沫》就是他创作的,虽然我并不能读懂每一句,但却依然能从字里行间读得一些深奥与纪伯伦的沉思哲理 。
纪伯伦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娇子“ 。这部《沙与沫》是纪伯伦用英语写的 。有人说:”在这部诗集中诗人以自然景物“沙”与“沫”为象征,暗喻人在浩瀚世界如尘沙般微小,诸般事物如同泡沫般虚幻 。是呀!我们在这个宇宙中是多么微小,金钱、地位以及一切事物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如“泡沫”一样虚幻,即使美丽诱人,但终究一碰就碎,不能永久保存 。
“沿着海岸,我漫步了很久很久,在那细沙和泡沫之间,涨起的潮汐抺洗了我的足迹,海风也将泡沫拂掠而去,但是,浩瀚沧海与伟岸长堤将会永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