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与沫读后感( 三 )


纪伯伦是如此爱恨鲜明,他狂热于他那伟大的民族,厌恶着这肮脏的社会,他在帝国的勾心斗角间坚守着人类一体、地球一家 。他把孤独化作爱送给了全世界,教会了我们“大我” 。
我看了一些他的画作,立体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他的诗的理解 。然而,他的画对我而言如此抽象 。大都是冷色调,沉郁而压抑 。此外似乎纪伯伦偏爱于从裸体来表现人物的情感,但这裸体绝不似我前些日子见的潘玉良笔下的丰润饱满,而是一种静谧的美的、纯洁的化身 。他们或是哀痛,或是欣慰,都笼着一层稀疏的淡淡的氛围,叫人捉摸不透,却又异常真实 。在画面上,常有作为衬托的人体,总觉得有一股神圣的死亡的、纠缠的、郁苦的、忧愁的、沉闷的、恐怖的、扭曲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即使是鲜艳的色彩构成的画都有一种莫明的凄凉在其中 。
沙与沫里有着纪伯伦对爱情的理解 。他有一幅画叫做“love”,一对拥抱的男女,背景好像是有着乌云的地方,深深地蓝,似乎有一圈圈光晕由两人向外散开,这些光晕又似乎幻化成灵魂,默默地注视着这对人 。纪伯伦在论爱中写道:“爱为你们戴上冠冕的同时,也会把你们钉在十字架上 。”这也许是他对他自己终生不娶的回答 。但他已经追逐过爱,理解了爱 。在沙与沫中,他写:“许多女子借到了男子的心;很少女子能占有它 。?每一个男子都爱着两个女人:一个是他想象的作品,另外一个还没有生下来 。”这世上本就是这样,人们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 。纪伯伦认为一个没结婚的女子生机勃勃,一旦结婚,就会使她身上生命的火焰熄灭,凋蔽 。“只剩下一个女人的形骸”!“先知”所做的仅仅是欣赏美,而不是毁灭美,正如他与玛丽柏拉图式的爱 。
“当你达到生命心中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高过罪人,也不低于先知 。”我们都是辽阔的仿若无尽的大海,都属于永恒 。
纪伯伦,我爱他是一个孤独的战士,一个桀骜不驯的反叛者,一个更诗意、更温和的尼采,一个更激烈、更年轻的鲁迅 。
【沙与沫读后感】走进纪伯伦,走进沙与沫,走进那个我们从未直面过的内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