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随笔感言( 四 )
一、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 。
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 。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 。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 。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 。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 。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
二、预习的方法
1、阅读法 。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 。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
2、联想法 。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 。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 。联想的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的过程 。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 。想象力是人的能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正如列宁所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
3、设问法 。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的,同样,若对预习的内容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的,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 。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能力 。可见预习时应特别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 。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
4、整理法 。整理是预习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 。通过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的知识自己会感到喜
三、预习的步骤
1、总览单元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 。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范文网)
2、分析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观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 。有的题目启人深思,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小学英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2022
- 工作计划|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研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第二学期范文
- 工作计划|2022年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篇
- 工作计划|小学英语个人研修计划书怎么写
- 工作计划|小学二年级德育工作计划模板2022
- 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小学范文
- 工作计划|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怎么写2022
- 工作计划|小学生寒假计划模板怎么写
- 工作计划|小学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