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掷千金的太空游 , 还有价格相对“亲民”的太空葬礼 , 不到5000美元就能把1克骨灰送上近地轨道 。 在2019年6月SpaceX重型猎鹰运载火箭的发射载荷中 , 就携带了152个人的骨灰 。
另一方面 , 军用市场的利润空间更大 , 让渡给商业航空的“阵地” , 争抢也更为激烈 。
背靠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两家军火巨头的ULA(美国联合发射联盟) , 被认为是怪物一样的存在 , 发射极少失败 , 但报价也贵的吓人 , 中型到大型火箭发射报价动辄就是1.7亿美元甚至高达4.5亿美元 , 美国空军、NASA、美国国防部等军队和政府机构的大型发射业务 , 基本都被ULA垄断 。
正是SpaceX、蓝色起源等商业航天公司的崛起 , 凭借更低的发射成本和更高的发射频率 , 硬生生撕开了ULA的防线和利益空间 。
2016年4月 , 美国空军把一份价值8270万美元的GPS发射合同给了SpaceX , 打破了ULA持续了十年的垄断 。 去年5月 , 美国空军公布了未来五年太空发射合同 , 计划2022年-2026年发射36次左右 , ULA赢得60%发射份额 , SpaceX获得剩下的40% 。
蓝色起源也在2018年 , 签下过美国空军5亿美金大合同 , 而维珍航空旗下VOXSpace , 则手握美国太空部队(USSF)3500万美元发射合同 。
【x光|富豪大冒险,人类商业太空旅行新时代真的开启了?】目前的现状是 , 军方订单仍然占据总发射订单的半壁江山 , 同时SpaceX牢牢占据商业发射市场最大的份额 。
换句话说 , 商业航天的未来空间巨大 , 但SpaceX留给竞争对手的时间不多了 。 创始人亲自下场 , 也体现了商业航天竞争之激烈 。 在倍速发展的行业面前 , 掉队是不被容许的 。
03、新商业航天时代 , 中国力量不容忽视商业航天不只是美国人的游戏 。
7月16日 , 在两位富豪“飞天”的间隙 , 中国也加入进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飞行演示验证项目首飞成功 , 向外界宣告了中国也能自主“太空游” 。
新闻很短 , 没有公布细节和图片 , 表明目前还不能揭开面纱 。 不过 , “点火起飞”、“水平着陆”、“升力式火箭动力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等字眼 , 还是透露了一些发射信息 。 如新闻稿所说 , 发射行动的意义在于“发展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航天运输技术” , 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
新的商业航天时代已经开启 , 以举国之力搞太空竞赛的时代过去了 , 更多的民营航天力量已经登场 。 2018年 , 中国的太空发射次数首次超过美国 , 以38次的数字成为世界第一 , 占全球发射总次数三分之一 , 其中就包含不少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的发射 。
比如2018年9月 , 星际荣耀公司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双曲线-1Z固体亚轨道火箭 , 不仅最大飞行高度超过175公里 , 妥妥的亚轨道飞行 , 更标志着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在军方发射场实施并完成发射任务 , 体现了发射场地向民营商业航天的开放 。
根据创业邦研究中心数据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在2020年突破了1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 很多国内民营航天公司都在应用可重复使用技术 , 并有成功发射经验 。
包括星际荣耀公司的双曲线系列运载火箭 , 蓝箭航天公司的朱雀系列运载火箭 , 航天科工集团的快舟系列运载火箭 , 以及航天科技集团的捷龙系列运载火箭 , 都完成过跨越“卡门线”的商业飞行 。 零壹空间也多次成功发射亚轨道火箭 。
在资本的助推下 , 国内民营航天力量正在快速崛起 。 不少航天人乐观相信 , 未来有一天 , 也会有中国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 , 在国际市场和SpaceX、蓝色起源一较高下 。
推荐阅读
- “元宇宙”赋予城市无限发展势能、无限发展动能(系列22
- 我国将造新一代“观天神器”爱因斯坦探针,超强视力可让黑洞现形
- “月球巡洋舰”来了!丰田要在2040年登陆火星
- 假面骑士Revice第21话,火山龙vs蜘蛛骑,腰带被夺取,章鱼哥变身
- 想吃健康的“垃圾食品”?科学家:可以用X射线照一下
- 中国农历有多厉害?王蒙:世界上没有任何历法同时知道太阳和月亮
- 打碎癌细胞的DNA,日立粒子线系统治疗癌症就这么精准
- 动物宇航员不只是“窜天猴”,作为先行者,其功绩已载入航天史册
- 山顶发现16岁少女尸体,距今550年仍完好无损,X光结果令人意外
- 社会对生物技术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