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海|小南海导游词( 二 )
小南海地震发生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农历5月初8,阳历6月10日),初步确定震级为61/4级,烈度为8度。小南海处在渝东鄂西褶皱带内,以震旦系变质岩为基底,最近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隆起抬升,所以小南海地震的发生,可能与本地区基底短裂活动有关 。小南海由于远离城市,人烟稀少,所以地震遗址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
这次地震还另外形成了四个小的堰塞湖泊:一个是掌上盖小叉塘,长110米,宽80米;另一个是段溪河支流上的汪大海,长1.5公里,最宽60多米;还有一个是离大门不远的向家湾塘,直径约30米,水深10米;第四个是蛇盘溪湖,已被河水冲开,但堰塞痕迹仍清晰 。
考察过小南海的中科院院士及国家地震局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小南海作为地震堰塞湖,其规模之大 、景观之美 、保护之完整 、地震运动程序之清晰 、学术价值之高,都是全国独有 、世界罕见的。她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珍贵遗产。日本专家则称之为世界一绝,并誉之为活的地震博物馆。
小南海的地震遗址具有极高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首先它有助于研究地震的成因以及活动规律,更好的解决地震预报 、地震控制等问题。
其次这里保留着历史地震灾害在地面破坏的各种现场要素,教育人们防震减灾,是人们认识自然 、了解科学和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极好场所。据史料记载,这次地震是有预兆的,震前数天天气暗淡,地气蒸腾,井水发红 、味咸,鸡惊飞上树,狗狂叫不止,而且马惊恐不安,有很大的地声传来,要是当时人们具有地震知识,就不至于压死百余户千余人啦!如今世界上地震频发,但愿小南海的悲剧极少发生。
第三 、遗址所保存的完整崩滑体 、崩积物 、地震淤坝 、地震堰塞湖等是宝贵的自然遗产,为地震灾害提供了珍贵的对比研究的自然实体,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第四 、地震遗址有很多标本化石,如波纹石 、水下醉汉森林 、水下庄园和农舍民房等极为难得,是重要的潜在研究资源。
最后,大垮岩和小垮岩从形象上与活动断裂的断层三角面特征十分吻合,在活动断层研究领域内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因为架桥梁、打隧洞等工程都要避开断层地质 。
正因为小南海具有保存完整的地震遗址,加上美丽的湖光山色,二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十佳旅游景区,并于二00一年二月被国家地震局批准为黔江小南海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列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
您可以访问()查看更多与本文《小南海导游词》相关的文章 。
[防渗工程处]
为了整治小南海病害,防止湖水渗漏,损毁天然堤坝,我们在这里进行帷幕打孔灌浆,修筑了防渗大坝,同时还修建了人工溢洪道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小学英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2022
- 工作计划|2022年小区工作计划模板
- 工作计划|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研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幼儿园小班周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小班老师2022年度工作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幼儿园小班月工作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小班保教工作计划模板2022
- 工作计划|小班家长工作计划第二学期范文
- 工作计划|幼儿园小班教师工作计划范例
- 工作计划|小学英语个人研修计划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