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汉正街导游词( 三 )


您可以访问()查看更多与本文《汉正街导游词》相关的文章 。
三.汪玉霞食品店
该店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在汉正街灯笼巷口创业,是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牌名店 。310附录汪玉霞食品店初期以经销安徽茶叶为主 。当时全国茶叶以徽茶最好,因而得名汪玉霞的茶叶 。清末民初,汪玉霞食品店转以产糕点食品为主,如春节的酥糖、京果,端午节的芝麻糕、绿豆糕,中秋节的月饼,都受到城乡居民喜爱 。特别是汪玉霞食品店的喜饼,成为一般家庭婚娶聘礼、喜庆请客的必备之品 。这些产品历经几代人,质量始终如一 。直至现在,汪玉霞食品厂的酥糖、京果、绿豆糕,仍是武汉食品市场的首选产品之一 。其关键在于这些产品有一套严格的配方和严格的操作规程,以确保产品甜、酥、香、脆,适合顾客口味 。凡是产品推出,店东和掌作师傅必要先尝,经检验合格,方才批量应市 。在经营管理上,尽管其产品已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但仍注重促销活动 。比如,以副产品碱酥饼薄利销售招袜顾客(利润率为5%,是其他主要产品利润率的l/7),带动其他高利产品占领市场 。在服务质量上,讲求信誉,建立尊重顾客的良好店风 。
四.叶开泰药店
该店开业于明崇帧十年(1637年) 。新中国建立以前已经叶家十余代传人,成为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店 。创始人叶文机初在汉正街鲍家巷口设叶开泰药室,行医制药,以医荐药 。清乾隆年问,其孙叶宏良拓展业务,更名叶开泰药铺 。光绪年间,叶开泰营业额占三镇同业总额的13%左右 。辛亥革命后,传人叶风池于大夹街陶家巷本家宅基兴建店堂,重振家业,进入鼎盛 。叶开泰药店精制的膏丹丸散,质量好,疗效高,行销海内外 。店内东家员工以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为信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例如,生产大活络丸即选用白花蛇,必须除掉蛇头、蛇尾、蛇骨、蛇皮,再烘干研末配药 。驴皮阿胶、龟板阿胶取材只准选用黑驴皮、龟底板 。汉正街老店311门市草药配方,自有一套严格操作程序 。病家置药方于柜台,专人照方抓药 。每味药几钱几分以戮秤称好,倒在小包纸上,按方顺序排列 。全方抓毕,另有专人按方逐味检查 。检查无误后,再由原抓药人逐味包成小包,然后合成大包 。药包整整齐齐,有棱有角 。然后店员交药收钱 。武汉人曾流传一句歇后语:叶开泰的药枣吃死了人都是好的,其声誉由此可见一斑 。
五.黄志成拆货店
该店曾为远近闻名的杂货海味批发店,鼎盛时期每天营业额达两万两白银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黄渤亟继承伯父店业开办黄志成拆货店,借欧美诸国在汉口推销海味、白砂糖之机,着手海味杂货二道批发业务 。该店以放秤让价,品种齐全和代为包装托运等服务手段,以省内及沿江乡镇码头的中小客户为对象开拓市场,压倒同业,业务遍及省内乡镇,声誉远达湘、赣、川数省 。据传,省内外一些乡镇杂货店每每于店堂张贴在黄志成拆货店进货的发票,以示其货真价实 。1900年,黄志成拆货店员工发展到180余人,日营业额白银万两,每年利润常在7万一8万两白银,经营规模高速增长 。其后,即在武昌、汉阳新办杂货店5家,碾米厂l家 。黄渤亟因此任汉口咸宁同乡会会长,一度购买两艘火轮经营汉口至咸宁间客货运输业务 。辛亥革命时清军火烧汉口镇,黄志成拆货店堆栈存货全遭焚毁,元气大伤 。后虽赊筹款货复业,一度有所起色,终因店内高级职员各立门户,难改每况愈下之势 。1927年,盛极一时的黄志成拆货店终于无法维持,从汉正街市场正式消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