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朱仙镇导游词( 四 )


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其特点是形象夸张,构图丰满 。色彩艳丽,线条豪放,久不褪色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刻版曾多达二三百套,由于历史上多次兵火洗劫,又加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老刻板弓尚存无几,现多散存民间 。
解放后,国家对发掘艺术珍品--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重视 。组织一些研究人员和老艺人,成立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对这一古老文化进行挖掘研究 。他们不仅生产一些传统产品,也研究开发出一些新产品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这些精美的艺术品,还可看到这些艺术品的生产过程 。每年都有许多中外人土慕名前来参观,其中还有一些外国人,专门出书研究我们朱仙镇木版年画呢!大家可随意观看,喜欢的,也可以选购一些,留作纪念,或回去转赠朋友 。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我国有百大清真寺之一之称的朱仙镇清真寺 。
朱仙镇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重修 。整个建筑仿中国古建筑,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 。脊上有宝瓶一个 。门外有八字闪墙与山门相连 。山门前后檐由八根古柱支撑,柱上线刻山水,花鸟图案 。正中两柱东西两石均刻有对联 。山门上布满木雕,平板枋、大栏额为高浮雕,小栏额、拱眼壁为透雕 。图案有二龙戏珠、凤穿牡丹、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 。刻工精细,绚丽多彩 。
大拜殿为勾连搭式,由前后两个建筑合成,前为硬山式卷棚,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后为硬山式殿房,亦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两个建筑都为瓦顶,后殿脊饰有大宝瓶一个 。两个建筑之间本有天沟相通,因天沟已毁,所以双檐露天,下沟 。拜殿高15米,总面积为800平方米,殿前有青石台阶,雄伟高大,庄严肃穆 。
在拜殿和山门之间有南北厢数间,牌楼两座 。一为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16年)的刻清正教条例;另一为嘉庆十年(会元1805年)所刻阿拉伯文碑 。
可能有的朋友会向,为什么在朱仙镇会有这么一座大清真寺呢?原因很简单,开封曾是北宋都城,朱曾是闻名全国的四大名镇之一,许多回族群众就来到了这里,在这里繁衍生息 。因此才有了这座大清真寺,至今朱仙镇仍居住着许多回族同胞,按照教规,仍然每天来寺里礼拜 。
各位朋友,我们结束了对朱仙镇的观光游览,欢迎各位朋友有机会再来朱仙镇,谢谢!
【朱仙镇|朱仙镇导游词】您可以访问()查看更多与本文《朱仙镇导游词》相关的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