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范文|县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范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对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以下调查 。
一、县域经济发展方式
在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人民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在2005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排名第32位 。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158.22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为12.37亿元,二产增加值为106.54亿元,三产增加值为39.31亿元 。今年初,海盐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临港产业基地、文化休闲胜地、开放和谐福地,全力打造滨海新城的“一城三地”发展战略以后,县境内沉睡千年的53..5公里自然海岸线开始苏醒,临港地区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临港产业的兴起驱动了三次产业的进一步优化,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至2007年10月,海盐县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125.3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3%,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将比去年增长10%左右 。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是:
【调研报告范文|县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范文】(一)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海盐县原是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兼营蚕桑、畜牧的农业县 。农业在全县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逐步趋向合理 。传统的产业经过品种改良和技术改造,形成了“膳博士”猪肉、“尼松野鸭”“海盐大头菜”、“一口香茄子”等一些品牌,增加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密梨、柑桔、葡萄、青蟹、河蟹、黄鳝、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特种种养业蓬勃兴起,并逐渐形成规模 。至今年10月,全县已有25家农业龙头企业,3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 。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使第一产业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至今年10月底,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3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7% 。
(二)工业兴县,二产快速发展
近年来,海盐县深入开展“合力兴工”活动,坚持引内与引外并举的方针,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振兴工业 。今年,随着“一城三地”战略的实施,临港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海盐更受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 。今年1至10月,累计新批外资项目23个,增资项目15个,合同利用外资22006.42美元,完成年计划的91.7%,实到外资9928.55,同比增长75%,完成年计划的99.3%;新批县外内资项目103个,实际引进内资93000万元,同比增长41.3%,完成年计划的71.7% 。国内外企业的入驻及内外资金的引进,使海盐县的工业生产走上了快速道,在全县生产总值中成为“大哥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