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医圣祠|河南南阳医圣祠导游词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位于南阳古城东关温凉河畔的医圣祠 。医圣祠是我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张仲景名玑,生于150年,卒于219年,正处于中国东汉末年这一动乱的历史时期 。他在继承前人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潜心于中医药的研究,终于写成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为一炉,开辩证论治之先河,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后人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书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张仲景因此被后世医家称为医圣,后人在其家乡南阳修建祠庙以祭祀 。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纪念张仲景的专祠――医圣祠 。
各位请看 。这便是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医圣祠大门,郭沫若先生1959年12月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 。大门前这一对炮楼式的建筑称为子母门阙,高的为母阙,低的为子阙,其形象如同一位母亲怀抱一婴儿 。在中国汉代的建筑群中,时常可以见到这种建筑物,一可以起瞭望哨的作用,二可以作烽火台,三起装饰作用 。大门上的这对青铜制品称为铺首衔环其虎嘴中叨一圆环,它象征着威严和雄伟 。这对铺首衔环重约三百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铺首衔环 。
大家请看,门庭内的这块巨大石屏,是一块完整的石料制成的,长高各为3.5米,重达6吨,是中国当代碑林一绝 。石屏正面雕刻的是已故名医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张仲景传》,它生动地描述了张仲景辉煌的一生和对中国中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两侧的对联是中国有名的老中医任应秋教授题写的,上联是:阴阳有三,辩病还须辩证 。阴阳有三是指三阴(少阴、太阴、阙阴)和三阳(少阳、太阳、阳明) 。辩病还须辩证是说要想治好病人的病症,必须要依据张仲景的辩证论治学说,也就是根据病人得病的时间、地点,结合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对症下药 。下联是: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 。意思是说:医生和治理国家的宰相没有区别,医生治人,宰相治国,然而要把国家治理好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民健康、安乐、生活美满 。
石屏背面雕刻的是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序》 。在序言中,张仲景说明了自已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 。他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以来,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 。东汉末年瘟疫的大流行,百姓因得不到治疗而大批死去,这种凄惨的局面和仲景家族自身的遭遇,促使他立志学医,走上了救民于水火的艰难道路 。
我们现在看到的四个塑像,分别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四位大医学家的塑像 。这位是医和,医和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名.医,距今有2700多年,那时他认为疾病不是鬼神作祟,而是大自然的变化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医和后面的为王叔和,他是魏晋时期的医学家,距今lOOO多年 。他精研医学,重视诊脉,著成《脉经》一书、同时,他搜集、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其得以流传至今 。左边的这两个塑像,前面的是华伦,后面是李时珍 。华佗和仲景是同时代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儿、妇、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他在世界上首创使用麻沸散(酒内浸入麻醉类草药),进行腹腔手术 。他还依照虎、熊、猿、鹿、鸟的形体动作,创五禽戏,用以强健身体,治疗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距今470多年,他花费27年时间,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近200万字,该书总结了中国几千年的药物治疗经验,把药物学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 。后来该书传人日本、朝鲜、越南,17~18世纪传人欧洲,对世界医药学和生物学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范文 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推荐阅读
- 晋祠读后感
- 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 晋祠导游词|山西晋祠导游词
- 太原晋祠导游词|晋阳太原导游词
- 三潭印月|三潭印月导游词
- 南阳汉画馆|河南南阳汉画馆导游词
- 社旗山陕会馆|河南南阳社旗山陕会馆导游词
- 南阳张衡墓|河南南阳张衡墓导游词
-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武侯祠导游词
- 眉山三苏祠|“眉山三苏祠”的讲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