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关于黄花梨基地发展考察的调研报告
2007年8月21日下午 , 07中青班59名学员在xx镇黄花梨基地进行农村经济发展调研和新农村建设社会考察 。
鹅田村是我县xx镇一个较为落后有纯布依族自然村寨 , 距县城近7公里 , 位于县城至省城交通主干线上 , 交通十分便利 , 全村256户1351人 , 辖两个自然寨 , 是我县新阶段扶贫开展的一类村 。该村土地面积广扩且肥沃 , 宜牧宜林宜农 , 地势平坦 , 水资源丰富 , 具备农村综合开发利用的良好条件 。但是由于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 生产生活还比较落后 , 传统农业盛行 , 农民增收渠道少 , 增收速度缓慢 。1998年 , 该村作为宁波市对口帮扶村 , 宁波市注入了大量资金 , 启动建设了一大批农业基础设施 , 发展了千亩果草基地 , 经济效益明显 ,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种养植积极性 。目前 , 该村通电、通水 , 村寨和农业机耕道四通八达 , 许多农户家庭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装置 , 建起了党员活动室 , 大大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 。
2002年 , xx镇政府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 动员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 组织农民进行经果林建设 , 建起了黄花梨基地 。2004年初产 , 经济效益显著 , 2006年进入丰产期 , 年产60多万斤 , 产值40多万元 , 推动了该村整体经济的发展 。2007年 , 黄花梨烂市 , 每斤0.6元 , 农户怨声载道 , 县政府只好动员党政事业职工 , 每人购一箱黄花梨 , 帮助农户渡过难关 。这使我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 , 四川省部分地区农户砍伐经果林的经济现象 , 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 , 给当地政府亮出了执政能力的水平 , 也给当地政府提出了如何引导农村走向脱贫致富 , 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必须面临且必须解决问题的诸多难题 。
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 , 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1、政府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 领导农民脱贫致富 , 这是好事 , 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这就对政府的官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在经济规律面前 , 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 不能头脑发热 , 想上这个项目就上这个项目 , 想上那个项目就上那个项目 , 不然不能使农民真正的走上富裕 , 反而使农民在短暂的繁荣之后重新走上新的一轮贫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