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的读后感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一)
读《论语》,频有感触,目前,我们的企业管理,基本上是学习的西方管理办法,这与我们自身的传统思想并不十分相符,造成了制度难以深入人心,上级和下级明显对立,计划的执行花样百出,个人实际行为与理想愿望背道而驰 。虽然我们应该认真地吸取西方成熟的管理经验,比如科学、法制、民主、人本等普世理论,同时也不能忘记从我们自己传统文化里寻找一些智慧的源泉,这样才能破解一些西方管理上不会遇到的难题 。
《论语》的基本精神是“仁、义、礼、智、信”,思想出发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规劝人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启发你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 。而西方的《圣经》谈到这一思想时讲:“把你喜欢的给别人”,直接把应该怎样告诉了你 。对于我们而言,《论语》既是国人为人处事的伦理之道,如官本位、中庸保身等,也同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文化根源,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办法,虽然它不像西方管理理论那样直白,但借鉴《论语》的智慧,可能更符合中国人的心智习惯 。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仁”,其本义是友爱、互助、同情,就是以仁爱之心待人 。作为企业,要想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应把仁爱之德施于大众,真诚、友好地对待别的企业或客户,加强沟通、理解和联系 。作为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并依靠员工办好企业,在和谐中追求卓越,或在卓越中追求和谐 。企业内部每个部门互相体谅,要了解别人,做到知彼,又要反省自己,做到知已,而不怨天尤人 。每个人遇事能够将心比心,多一些宽容之心,由我及人地想一想,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和谐包容企业文化环境 。
“义”,指人的思想和行为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虽然不是今天科学意义上的标准,但对我们理解“义”与“利”还是很有帮助的 。《论语》并不一概地反对利,它强调的是要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以义求利,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不仁不义,甚至不择手段的唯利是图 。在《论语》看来,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确立“义利合一”的方针,这才是企业致胜的法宝 。
“礼”泛指各类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同样不是今天法制意义上的规范,作为企业,应以“礼”来规范其行为准则,这是管理企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现代企业内部应有明确的分工,不管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无论是对直接或是间接面对公众都要恭敬、诚恳、有礼貌 。因为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企业只有采取以礼相待,热情周到的策略,尽力满足顾客的需要,才能受到消费者的肯定和赞誉,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由此才可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并逐步发展壮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