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导游词|福建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 三 )
幔亭峰北面这座山峰是换骨岩 。相传方外之士得道尸解,都要在此换骨,方能羽化登仙,岩之得名,由此而来 。换骨岩上有两个岩洞,一个叫灵云洞,一个叫云虚洞 。灵云洞分上、下两洞,上洞在南壁,下洞在东壁,上下盘旋,互相沟通,宛如高楼上的回栏曲槛 。上洞的石罅中,有泉七孔,四时不竭,名为七星泉 。传说喝口七星泉的水,就能消灾除病 。云虚洞在在岩的北壁 。洞内方广数丈,可纳百余人 。洞中有小楼两楹,不施片瓦,风雨不侵,俗称仙女梳妆楼 。相传这是武夷山孔、庄、叶三位仙女修真的地方 。
换骨岩北面有石三块立于岩巅,即人们所说的三姑石 。三姑是指太素孔君、太微庄无君、太妙叶元君 。相传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崇安大旱,田土龟裂,禾苗枯焦 。有一天,农人江小三的换骨岩下灌田,忽见三位道姑打扮的女子沿山径走来 。她们见江小三等农人灌田辛苦,便招江小三上前,授以小葫芦和秘诀后便飘然而去 。江小三如法施行,顷刻间,乌云密布,大雨如注,救活了枯焦的禾苗 。为感谢这三位仙姑,清江小三来到了她们居住的云虚洞 。正端祥间,忽见洞门大开,一道童引出这三位仙姑 。江小三慌忙上前叩谢 。三位仙姑告诉他:我们本是会稽上虞人,唐天宝年间,来武夷山学道,栖息于天柱峰下,一日遇见皇太姥,授以丹诀,承她指点,在换骨岩云虚洞中修练,今修烘已毕,就要离开武夷山 。说完,这三位仙姑倏地不见了 。后乡人为纪念这三位仙姑,便将换岩骨巅的这三块巨石取名为三姑石 。
各位朋友,请大家随我下山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建筑物就是武夷宫 。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是万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胜地之一 。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九曲溪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 。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 。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宫殿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修屋宇达三百多间,建筑面积达数百亩 。宋绍圣二年(1095年),宋哲宗降旨大建宫殿,改名冲估观 。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著名理学家朱熹、刘子 等都曾任过冲佑观提举(相当于现在武夷山景区管委会主任一职) 。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 。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拔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 。嘉靖四年(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修复 。到清末,又加倡修,即为武夷宫 。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后仅遗留下几间空房和断垣残壁 。80年代末,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已重新修复 。修复后的武夷宫,现已辟为朱熹纪念馆 。馆内主要展出朱熹及闽学著名人物蔡元定、游九言、刘仑、黄干、真德秀等生平事迹 。大门匾额上朱熹纪念馆这五个醒目大字,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方毅同志视察武夷山进留下的墨宝 。庭院中的这两棵桂树,相传是朱熹亲手所植,已有八九百年的岁龄 。
推荐阅读
- 乐山大佛导游词|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 读茶花女有感|读《导游女》有感
- 泸沽湖导游词|赤城湖导游词
- 五台山竹林寺导游解说词
- 普陀山南海观音导游解说词
- 普陀山观音跳导游解说词
- 五台山观音洞导游解说词
- 山水都市导游词|山水九江导游词解说词
- 研山浴仙湖景区导游解说词
- 哈尔滨英文导游词:太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