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论现代秘书人才的信息素养(1)

【信息素养|论现代秘书人才的信息素养(1)】信息是现代社会的宝贵资源 ,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 信息的价值将不断飚升 。正如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预言:谁掌握了信息 , 控制了网络 , 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 。信息时代的到来 , 给我国秘书工作既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 又遇到严峻的挑战 , 迫切要求现代秘书必须努力提高信息素养 , 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秘书工作 , 以提高为领导工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一、信息素养是信息化社会对人类提出的新要求(一)信息素养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信息素养概念的酝酿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 。1974年 ,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 , 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信息素养概念一经提出 , 便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 。首先是在教育领域 。1983年 , 美国信息学家霍顿提出要在教育部门开设信息素养课程 , 以提高人们对电子邮政、资料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 。日本学者增田米二认为 , 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 唯有实施信息素养教育 。与此同时 , 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纷纷围绕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展开了广泛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 , 对信息素养概念的界定、内涵和评价标准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 。1987年信息学家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下设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其年度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含义进行了重新概括: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 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查寻、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 。1992年 , 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 , 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 , 确定对信息的需求 , 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 , 确定潜在的信息源 , 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 , 从包括基于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于实际的应用 , 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我国对信息素养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 。近年来 , 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奋起直追 ,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钟启泉、王吉庆教授全面分析研究了信息时代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和机遇 , 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 。他们认为 , 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 , 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 。这个见解丰富了对信息素养的研究 ,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主流思想 。(二)信息素养概念产生的巨大影响信息素养概念的产生 , 使人们对自身现有的素质结构、学习方式、文化传统等开始了审慎反思 。伴随着这些思考 , 许多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新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相继产生 , 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亮点 。1、强化了人们的信息意识 。长期以来 , 人们的信息意识不强有种种原因 , 对信息概念理解的不同以及对信息与信息素养的关系认识不清是主要原因之一 。信息概念在学术界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为各界接受的定义 。比如1948年 , 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科学家香农(Shannon)从通信的角度提出 , 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1950年 ,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把信息概念界定为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 , 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有学者把信息同物质和能量一起 , 看作是自然界的三大基石 , 我国学者沙莲香就认为: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具有一定意义的图像集合或符号序列 。不难看出 , 对信息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信息意识的确立 。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和应用 , 客观地要求人们必须首先对信息这个基础性概念有清晰的把握 。笔者认为 , 香农对信息概念的定义 , 更符合信息活动的目的 , 更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复合概念 , 它既包含对信息概念本身的理解 , 也包含对整个信息活动的认识和把握 。从这个意义上说 , 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 , 促进了人们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 极大地强化了人们的信息意识 。2、促进人们终身学习 。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 , 使人们对传统的学习问题提出了质疑 。随着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世界软件大王比尔盖茨《未来之路》、MTI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等书籍的出版 , 反映出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欧盟委员会的一份名叫《走向知识化的欧洲》的文件已把知识、信息与素质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 , 新的学科不断涌现 , 信息爆炸说明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在飞速增长 。有资料显示 , 全世界传递的信息量以每天近百亿信息单元的速度递增 , 并以15%-20%的加速度不断发展 。近30年来 , 人类生产的信息已经超过过去5000年的信息量的总和 。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也做出了同样的结论:人类的知识在19世界是每50年翻一番 , 20世纪初是每10年翻一番 , 70年代是每5年翻一番 , 而近十年是每3年翻一番 。知识与信息伴随着商品频繁地更新换代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 一方面 , 人们的知识更新越来越快 , 学校中学习的知识过不了多久就可能陈旧无用;另一方面 , 信息超载问题也日益严重 。终身学习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来并为人们所逐步接受的 。终身学习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对信息的持续吸收和应用;它所要求的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 , 很大程度上也是指学习者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正因为终身学习与信息素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 所以信息素养概念一经提出和引进 , 便很快得到教育、科技、文化界的强烈反响 , 普遍认为良好的信息素养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条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