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故居|阎锡山故居导游词( 二 )
个院子里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讲的是冯玉祥在冯阎倒蒋之前,也就是一九二九年十月至一九三○年二月被阎锡山软禁在五台建安村(阎锡山岳父村)期间,曾来这个小院住过,经初步考证,可能是传说 。
在三吉院的偏东南方向,现在耸立着一座三层大楼,底层是十分宽敞的三眼窑洞和一条通楼上的石通道,上面两层由青砖砌成 。楼顶方砖平铺,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近山远水,一览无余 。但从这座楼的用材、风格来看却有点不伦不类 。经考证,这座楼的楼顶过去跟周围的建筑物一样,也是插飞挑檐、通瓦板结构,人是上不到楼顶的 。当年阎锡山也曾在上面住过 。一九三七年九月日本侵略者进犯山西,两个月后太原沦陷,河边阎锡山旧居也驻扎了一批日本军队,使这座大楼遭到了严重破坏 。现存楼房的上两层,是解放后由设在这里的忻州地区疗养院重建的 。据当地老百姓讲,过去这楼叫红楼,又叫七星楼 。
在东花园的对面,是西花园 。比起东花园,西花园的规模要小得多,破坏也较为严重 。据说,这里原本是阎锡山的二公子阎志宽(20岁夭亡,其妻赵绣锦、子树楹、又树榕现均侨居美国)结婚用的 。现存建筑除南窑和建在西侧的双层电影放映厅还算保存完整外,其余均已逐年毁了 。其中较为有价值的西花园门厅和东厅竟然毁于一九八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颁布的前几个月,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惜 。
【阎锡山故居|阎锡山故居导游词】游客来到东花园南窑外壁,三院大楼外壁,每每驻足忘返 。原来这些地方依然完好保存着十八幅阎府家训石刻,其内容或谈交友持家,或言善德治学,均为阎锡山言论 。人们奇怪这些遗迹为何能躲过十年浩劫而保留至今天?原来这些石刻在文革前就有人用泥灰抹平了,文革中上面写满了领袖语录,自然无人敢造次了 。就这样,这些石刻就奇迹般地留存下来了 。
纵观阎锡山旧居这组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谲奇的近代建筑群,它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历史遗迹 。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其中尢以一组组精湛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而使中外游人流连忘返 。遍布各主要建筑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将这座旧居罩上了一块神奇诡秘的面纱 。
1988年秋,山西省有关部门在这里筹建民俗博物馆,陆续建起了民间刺绣、剪纸、雕刻、编结、竞技、绘画、纺织、造纸、饮食、服饰、民居、信仰以及元宵民俗一条街等90余个展室,生动地反映了清末民初独特丰厚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 。另外,这里还特邀享誉天下的天津泥人张雕塑研究所的工艺师们精心雕刻了朱德、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阎锡山、邵力子、阎慧卿(五姑娘)等一批历史名人的蜡像,形象地再现了当年在这座楼高院深、洞奇径幽的古宅里所发生的一幕幕历史话剧 。
推荐阅读
- 风雅颂|《风雅颂》读书笔记
- 阎真沧浪之水|阎真《沧浪之水》读后感
- 魏书十八之《阎温传》原文及译文
- 阎王诏··徐妃格提示:虫名
- 阎王的告示提示:打成语一
- 阎王告示··徐妃格(打一昆虫)
- 有声无影把名留,它发脾气人发愁,阎王神仙管不住,海角天涯任意游。(打一自然物)
- 长脚尖嘴郎,吹箫入洞房,只为贪吃朱砂酒,一声霹雳见阎王。(打一动物)
- 常用歇后语|社会上常用的歇后语
- 工程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