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古井文化园|杏花村古井文化园导游词( 三 )
您可以访问()查看更多与本文《杏花村古井文化园导游词》相关的文章 。
(继续向前走)这是贮藏黄公酒用的酒窖,这里面的黄公酒有几十年的历史 。大家请这边走,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吟诗台,过去村里有个小亭子,专为文人吟诗作赋用的,自从当年杜牧留下《清明》诗后,杏花村名声大振,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诗作赋,赏花沽酒 。据《杏花村志》记载,共有300多位诗人留下诗词1000多首,所以杏花村又被称为天下第一诗村 。现在的吟诗台不但定期举办诗会,还举行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主要以我们家乡黄梅戏、傩戏、傩舞、民歌为特色 。
这匹石马传说是铁拐李的座骑,相传当年酒仙铁拐李,一天酒瘾大发,于是便骑马来到杏花村,大过酒瘾,喝了三天三夜,终于醉倒在一个小池边,后人称这个池子为醉仙池,大家看这个池子象不象个酒葫芦 。
前面的这个亭,我们称它为杏花亭,这个亭子呢,就是当年为一些文人墨客来这里会友观景而特别建造的,此亭最早在嘉靖四年(1525年)由山西蒲州人张邦教兴建的,并撰联胜地已无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 。后来此亭又于崇祯年间由时任池州知府的顾元镜重修 。亭内书有杜牧《清明》诗中的石碑而成为杏花村的象征 。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粉墙青瓦的建筑呢,就是陆舫,据历史记载最初是一座小桥,由于风景优美引得无数才子佳人来此赏景叙情,到明朝时贵池县令成都人张灿垣修建了一下,取名陆舫 。
相传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时,经常带着他的官妓程氏到这一带饮酒作诗,程氏能歌善舞,懂诗作词,深得杜牧的喜爱 。在唐代,县令、县尉都在全国范围内调动,不能带家属,杜牧当时四十多岁,许多生活料理都是官妓程氏长期服侍,这样,就成了他的次妾,当时唐代明文规定,所有地方官不能取民间的女子作妻妾,杜牧只好将已怀孕的程氏嫁给了石埭县长林乡乡绅杜筠,生下了杜牧的儿子杜荀鹤,后来人们改称程氏为鹤娘 。
现在在我们池州市石台县长林乡和贵池茅坦生活的杜氏的家族便是杜牧的后裔 。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古建筑呢是村志馆,大家请看这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村在池阳杜诗物候能为证,下联是志存馆内赵客图文足释疑 。这里的村指的就是我们的杏花村,池阳就是贵池的别名,杜诗指的就是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物候指的就是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致 。志存馆内的志指的就是杏花村志这本书,赵客指的就是《杏花村志》的作者郎遂,图文指的就是我们《杏花村志》里的图文介绍,《杏花村志》是唯一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的村志 。现在就让我们进去看看,这里有一块石碑刻的是古杏花村全景图,另外我们准备把杏花村志共12万多字,全部刻在墙上 。虽然杏花村的争论由来以久,其中以山西的汾阳和安徽贵池为最,多数人也认为酒是山西的好,村是贵池的真,但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史料让更多的人知道真正的杏花村在我们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