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克隆”如今很少被提及,多莉的一生便能解释原因,太可怜了( 二 )


而在之后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也向化学的相关领域靠拢 , 双螺旋DNA分子结构模型日趋完善 , 法国遗传学家弗朗索瓦·雅各布(Francois Jacob)也提出了基因调控理论 , 这使得克隆高级动物成为可能 。
先是从小鼠、非洲爪蟾 , 再到通过胚胎移植克隆出的牛与羊 , 最后甚至出现了很多将不同生物的体细胞结合的案例和试管婴儿 。 生物学家们对克隆如火如荼的研究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 , 而这其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发生在1996年 , 我们家喻户晓的多莉——世界上第一只由成年体细胞核获得的克隆动物 , 诞生了 。
诞生的意义?
多莉是第一只由成年体细胞核(成年母羊的乳腺细胞)所克隆出的动物 , 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出生意义非凡 , 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 据培育多莉的伊恩·维尔穆特(Ian Wilmut)与吉斯·坎贝尔(Keith Campbell)的说法 , 由于技术并不完美 , 导致许多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都流产了 , 而多莉是277个胚胎中唯一发育成功的 。
生物学家们一般使用两种方式进行克隆 , 一种是较早期的胚胎切割 , 一种则是当时占据主流的细胞核移植 。 而不同于传统细胞核移植中使用的胚胎细胞 , 多莉是利用成年的体细胞核克隆出来的 , 这就突破了胚胎细胞核的传统模式 , 难度也随之增加 。
过程说白了就是把卵细胞的细胞核去掉 , 放一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取而代之 , 最后再将其组合成一个类似胚胎的细胞 。 听上去好像不算太难 , 但其实非常难 。 因为体细胞被移植时已经失去了全能性 , 很难实现供体与载体之间的细胞信息同步化 。
如此的大的难度 , 也难怪多莉是277例中唯一的幸存者 。 它的诞生证明了人类可以将一个已特化的细胞克隆成一个成活的个体 , 揭开了生物克隆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
不幸的一生?
多莉没有母亲 , 或者也可以说它有三位母亲 。
首先是它的基因母亲——一只来自芬兰的6岁多塞特白面绵羊 , 多莉正是由它的乳腺细胞所创造出来的 。 而线粒体母亲和生育母亲则是两只不同的苏格兰黑面绵羊 , 线粒体母亲负责提供卵子 , 而生育母亲则负责孕育 , 最终成功分娩了多莉 。
多莉的诞生震惊世界 , 意义非凡 。 伊恩·维尔穆特用他喜爱的著名女歌手多莉·帕顿的名字来为这只小羊羔命名 。 从它的存在被公开的那一天 , 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大量关注 。
而多莉的生活却并没有那么称心如意 , 从小便生活在被高强度监视的环境中 , 自然是没有什么羊身自由 , 但更要命的是由于当时进行细胞核移植时采用了“电休克”的方式来刺激卵细胞分化 , 导致对细胞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 这就对多莉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 它体质很差 , 还患有很多种疾病 。
2001年时 , 尽管多莉看起来来是一只4岁的小羊羔 , 但却和很多成年绵羊一样患有关节炎 , 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称其为“穿着羊羔衣服的老羊” , 足以看出来它的老态 。 而在2003年的2月14日 , 年仅6岁的多莉因肺病与关节炎去世 。 留下了它先后生下的六个孩子和一副克隆羊标本 。
很多人认为多莉的生命太过短暂而可怜 , 毕竟绵羊正常的寿命应该在12-14岁左右 , 而多莉才不满7岁 。 但维尔穆特却对多莉的“长寿”感到惊奇 , 在他们原先的预想中多莉甚至远远无法存活6年 。 因为之前几乎所有的克隆动物都有早衰的现象 。
为啥对克隆不再提及???
反对的声音
我们在刚刚已经了解了不幸的多莉 , 而如今一些学者与民众对克隆闭口不谈的负面态度也是从多莉开始的 。
这其中不乏民众对克隆产生的基因缺陷的质疑 ,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发现在多莉之后 , 一些生物学家开始将克隆的对象转移到人类身上 。
“克隆人”在当时听上去绝对是个令人不寒而粟的观点 , 但从生物的克隆历史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来未来的发展趋势 , 甚至说早有预料:从低级到高级、从生殖细胞到体细胞、从胎生到哺乳动物 , 再细化到灵长类 , 以“复制人”为阶段目标的事实已经非常明确了 。 甚至早在1962年英国生物学家戈德(John Gurdon)刚刚成功克隆出非洲爪蟾时 , 就有学者与他商讨将克隆技术应用到人类身上的前景 。
而在2000年 , 恒河短尾猴的成功克隆也意味着克隆人类的科学壁垒已经变得可以被轻易打破 , 学者们甚至表示人类具有某种遗传优势 , 相比于克隆动物 , 克隆人的出生缺陷会相对较少 。 现在摆在学者们与研究之间的 , 就只有公众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了 。

推荐阅读